实时交互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与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个车轮,网络远程教育恰恰是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多数远程教育平台是以简单的信息共享方式为主的个体学习,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性,缺乏实时性的交互。人类总是对丰富多彩的、生动新鲜的、耳闻目睹的信息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吸收、铭记。远程网络教育也应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才能达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因此,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设计应考虑教育性、交互性、易用性和兼容性等因素,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只有集音频、协同操作、应用共享、文字交流于一体的多方位教学,才能够真正高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为起点,针对该系统涉及的各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详细的论述了实时交互支持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可扩展矢量图形语言的描述、图形对象二维变换、拾取算法、自适应声音缓冲区和桌面图像编解码等等。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远程教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论文将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随后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需求设计了系统架构,划分了功能模块,接下来是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具体实现的论述。为满足需要大量绘图的课程的实际需要,使远程教育处于异地的教师和学生对共享图形方便、高效地交互式绘制、修改,本系统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理论及算法,实现了电子白板功能。电子白板模块参考SVG规范,自定义了用于图形生成的矢量图库描述语法以及用于同步各节点电子白板场景的图形网络传输格式,实现了网络信息实时发布。图形的交互式编辑部分主要研究了图元的拾取算法和使用变换矩阵实现对图元的旋转、比例缩放和平移等二维变换。语音通信模块中,由于网络传输时延的抖动会导致声音不流畅,播放缓冲区设置的大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抖动带来的撕裂音,提高话音质量,但是播放缓冲区设置的过大却会导致延时加大,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声音缓冲区调整策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远程桌面模块针对桌面图像的特点,提出帧间差分游程编码方法,并将其编码结果使用GZip算法再次压缩,这种压缩方案综合兼顾了压缩比和压缩时间的考量。最后,本论文提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双目立体成像是计算机智能视觉的重要分支,是指对于同一场景中的两幅立体图像对,当观察者经过匹配和理解后,能感知到具有立体感的景象。该技术在虚拟现实、多媒体教学、数字
任务调度是实现高性能网格计算的一个基本问题,调度策略直接影响网格的性能,网格自身的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等特征对传统的调度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网格任务调度
随着Internet应用迅速发展,软件运行环境正经历从集中封闭的计算平台向开放、动态转变,并将逐步被基于服务的计算模式所取代,这就导致传统的软构件技术很难应对这些变化。本
当今社会,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使得人们迫切需要高可信软件。形式化验证方法是提高软件可信度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其中基于演绎推理的的方法更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
语义物联网是物联网的内在矛盾解决办法,将本体的概念引入到物联网中,实现物联网知识的语义化和语义协同是语义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之一。伴随语义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本体数目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视频、语音等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IP可视电话)的迅猛增长, IP网络也由以前单一的数据网变成了多业务的综
群体智能是一种由无智能或简单智能的个体通过任何形式的聚集协同而表现出智能行为。它所具有的分布式组织模型对解决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分布控制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目前
脑机接口技术(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涉及神经学科、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通过非自然的方法沟通大脑和外界环境,
由于高效率软硬件协同设计的需要,硬件仿真模型开始广泛应用于软件的早期开发中。在基于仿真平台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些软件需要使用到物理设备(如串口、网卡等串行设备)进行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交换的日益频繁,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新的密码技术——混沌密码系统技术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研究。混沌作为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