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等离子体光催化材料的构建及催化机制的单颗粒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z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是储量最丰富的新型清洁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表现为特定纳米结构对光子能量的强吸收作用,基于该效应可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是太阳能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基于SPR效应的量子效率与光强存在超线性关系,从而有望获得显著提高的光-化学转换效率。然而,由于受光激发产生的热载流子绝大多数会经历极快的能量弛豫过程,并最终转化成热能,导致热载流子利用率低以及光催化效率低。因此,基于SPR效应实现光化学转换仍存在量子效率低、光催化反应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提高热载流子利用率并阐明SPR增强催化反应机制,是实现高效等离子体光催化的关键。考虑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催化剂多具有形貌不均一性和颗粒间组分差异,限制了对SPR效应及其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与此同时,传统催化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包含大量纳米颗粒的宏观体系,忽略了掩盖在平均下具有差异的个体性质。而单颗粒光谱技术,可在单个纳米颗粒尺度上揭示热载流子传输机制和催化反应机制,为理解单颗粒水平构效关系、以及设计新型高效等离子体光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本论文,针对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量子效率低以及催化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构建双金属等离激元吸光中心以及杂化体系的结构优化设计,提升了 SPR捕光能力和热载流子分离能力,拓展了 Cu基等离子体光催化体系,基于单颗粒光谱技术揭示了 SPR诱导水活化机制以及硝基苯加氢机制,实现了等离子体增强催化效率的提升。(1)SPR材料构建方面:通过引入双金属等离激元吸光中心(Ag@Au)和激光诱导表面原子重排,抑制了催化活性金属对SPR的屏蔽效应,提升了体系SPR捕光能力和热载流子分离能力;基于合金化策略构建了 CuAg合金等离子体光催化材料,提升了 Cu基SPR材料的稳定性和捕光能力。(2)SPR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在单颗粒/单分子水平上阐明了杂化SPR金属/吸附分子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揭示了催化剂与吸附分子间的能量转移机制。通过监测单个纳米催化剂表面产物生成速率,在单颗粒水平上揭示了 SPR诱导的非竞争吸附机制;提出了基于SPR效应驱动水分子活化的策略,阐明了热载流子对水分子的活化机制,揭示了甲酸为氢供体的硝基苯加氢催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SPR金属本身催化活性低及内部热载流子易复合等问题,通过构建双金属等离激元吸光中心以及杂化体系的结构优化设计,提升了 SPR捕光能力和热载流子分离能力。通过晶种法合成了 Pd-dotted Ag@Au核壳六角纳米片,实现了 Pd纳米阵列在双金属等离激元Ag@Au核/壳六角纳米片(HNPs)上的岛状生长。该结构可同时作为催化活性位点和高效吸光中心,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1062 h-1)。进一步,针对晶种合成法操作复杂、重复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等离子体杂化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激光诱导重塑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t-Au双金属纳米结构(L-Pt-Au NRs),提升了其催化性能。(2)针对贵金属SPR材料价格高昂和稀缺等问题,通过合金化策略,构建了 Cu基合金等离子体光催化体系。通过一锅法合成了 CuAg合金纳米结构,在单颗粒水平上证实并提升了 Cu基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SPR吸光特性,实现了优异的硼烷氨催化脱氢反应,基于单颗粒光谱技术,揭示了热电子-空穴对、光致热效应和光致局域场增强等机制对等离激元增强硼烷氨甲醇解的贡献。(3)进一步,借助单颗粒光谱技术,在单颗粒/分子水平上原位研究了光催化剂/吸附分子间的界面相互作用。i)通过监测单个纳米催化剂表面产物生成速率,证实了热电子参与反应可导致催化机理的转变,即暗处进行的竞争吸附机制转变为光照条件下的非竞争吸附机制,进而在单颗粒水平上揭示了 SPR诱导的非竞争吸附机制,避免了反应物浓度升高导致的催化速率衰减。ii)提出了基于SPR效应驱动水分子活化的策略,基于单颗粒光谱技术,阐明了热载流子对水分子的活化机制并提供了直接证据;ⅲ)在单颗粒水平上原位研究了 SPR诱导的有机串联反应(甲酸作为氢供体的硝基苯加氢)机制,监测了甲酸、硝基苯以及Pd-Au纳米棒三者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揭示了甲酸为氢供体的硝基苯加氢催化机制,借助SPR效应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高选择性硝基苯加氢合成苯胺。最后,我们对本论文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功能晶体在高新技术、军事国防、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功能晶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社会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也为晶体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单晶光纤是介于体块晶体和玻璃光纤之间的“准一维”材料,其兼具了体块晶体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玻璃光纤大的长径比和光波导性能,为高功率激光输出、高温探测、辐射探测和信息通讯提供了新的思路。21世纪以来,单晶光纤的材料制备和
学位
功能晶体材料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和储能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功能晶体材料难以满足更高使役环境需求,因此探索新型的功能晶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无机功能晶体材料体系中,磷酸盐晶体由于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较宽的透过范围和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优点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已开发的磷酸盐晶体可达上千种。为开发新型磷酸盐晶体材料,本论文以硅铋石结构的
学位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户外广告在内容、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户外新媒体广告已经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地铁、公交的液晶电视,到医院、机场、火车站的LED显示屏,其在传播信息、增加效益、便捷生活等方面起到极为显著的作用,是我国户外广告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深入研究数字时代下如何实施对户外新媒体广告的创意设计十分有必要,本文从含义、特征、类型的层面透
期刊
激光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良好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在军事国防、现代工业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声光互作用可以对激光的方向、强度和频率等进行有效地调控,从而进一步拓宽激光的应用范围。声光晶体是一类性能优越的声光互作用介质,目前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域已有TeO2、LiNbO3和PbMoO4等商用的声光晶体材料,但在中远红外区域仍旧缺乏实用性的声光晶体。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中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在建和规划中的高边墙洞室群、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引水隧洞不断走向深部。这些地下工程的埋深不断增加,在这些工程施工过程中洞室围岩出现了一系列非线性破坏现象,其中高边墙洞室的劈裂破坏是硬脆性岩体在真三维高地应力条件下,因洞室开挖卸荷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工程破坏现象,该现象已成为影响地下洞室施工开挖安全和长期运行稳定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
学位
新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及服务的过程在全球范围的分散化,且被细分为关联密切的生产工序流程,产业链上下游国家(地区)之间的最终品及中间品生产及服务活动共同组成了新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改变了国际分工方式,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商品贸易背后隐含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问题。“虚拟水”指的是生产及服务背后所必须投入的水资源总量。目前,世界各国(地区)双边贸易总量日益增长,水资源约束逐渐成为困扰人们从事经济社
学位
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深埋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在地应力、开挖扰动及地下水的多重作用下,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对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构成严重威胁。突水突泥灾变机理科学认知、演化过程真实模拟和科学调控是实现灾害主动防控的理论基础与关键前提。本文围绕隧道断层破碎带充填介质渗透破坏突水突泥灾变机理与调控决策方法,采用案例统计、理论分析
学位
人工电磁结构是一类由亚波长结构单元有序排列而构成的人工复合结构,具有一系列超常的物理特性,在许多研究领域都引起了高度关注。利用人工电磁结构的优异电磁特性来设计和改进微波天线是人工电磁结构在微波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已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人工电磁结构在微波天线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结合多频段小型化和频率波束扫描天线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利用理论推导、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
学位
核电作为一种低碳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重视,但如何安全处置其生产过程中累积的大量高放射性废物,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处置高放射性废物的方法是深埋地质处置,即在地下深部修建处置库,以地质体为天然屏障,将高放射性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相隔绝。但由于缺乏实际处置经验,因此提出先在深部建设一个地下实验室工程,作为承上启下的平台。地下实验室由竖井、平巷、螺旋斜坡道等多个洞室组成,相比于普通
学位
自从石墨烯材料被真正发现以来,其所具有的二维的原子结构与独特的物理性质得到了科研人员持续的关注。单层石墨烯能带结构中的导带与价带在狄拉克点处相交,狄拉克点附近的能量色散关系呈线性分布,载流子表现为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性质。这种特殊的电子能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如常温下表现出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使其在微纳电子学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光学领域石墨烯也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如在可见到红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