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应秋”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对人体调控机理的认识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如“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五行生化克制理论和经络调节理论”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调控论思维。古人正是运用这些辩证的思维来认识和治疗疾病,决定了中医对调控机理的认识具有的整体性、宏观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这些体现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发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内部是由众多器官、组织、分子等组成的结构庞大的有机系统而非简单的叠加,各部分通过相互传递信息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控,以维持机体的稳态。这些认识同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联系之处,如对中医对五脏功能系统的认识与西医学呼吸、运动、泌尿生殖、消化、循环系统之间存在者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对卫气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类似等等。这些为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研究脏腑调控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纽带和桥梁。“肺应秋”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重要的地位。“肺应秋”适应性调控指的是肺脏能够适应秋季的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及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其调控方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因此,本课题从机体和肺的免疫防御功能为切入点,从松果腺—褪黑素与肺脏的关系中研究肺与秋季相通应的内分泌免疫学物质基础,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为中医对脏腑调控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发现机体和肺的免疫功能存在着季节性变化规律,大部分免疫指标表现为春夏高而秋冬低,这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冬季节高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在预防和保健医学领域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目的以“肺应秋”适应性调控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理论内涵的剖析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探索中医藏象本质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四季褪黑素分泌水平的差异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阐发“肺应秋”的本质内涵。2.方法采用文献加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医“肺应秋”调控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验求证。2.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医“天人相应”,脏腑适应性调控的理论进行探讨分析,以“肺应秋”为切入点,探讨从免疫学角度进行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2实验研究(1)研究思路:本实验研究主要以“肺应秋”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做为切入点,以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肺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相关分子做为检测对象,同时观察大鼠在生理状态下和松果腺摘除后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松果腺在此过程中的高位调节作用。(2)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生理组,伪手术组,手术组。自然光照,自由摄取饮食,室温饲养。大鼠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于二分、二至前40天购入,饲养一周后行松果腺摘除手术(手术组),伪手术组只结扎矢静脉但不摘除松果腺,术后饲养至二分、二至日取材。(3)检测方法:①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干扰素-γ(INF-γ):酶联免疫法;②血清褪黑素及肺组织褪黑素测定:酶联免疫法。③血清IL-3、IgG:酶联免疫法。(4)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变量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3.结果3.1理论研究(1)“天人相应”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古代医家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长期观察,在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人与天地相参”的观点启发下,认识到人内在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人体五脏系统通过对自身功能活动的调节,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中医学汲取了周易、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当时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中医哲学层面上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2)“肺应秋”来源于《内经》中的“时藏阴阳”理论,经过历代的不断充实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内经》认为,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自然阴阳消长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改变。基于此,后代医家经过不断总结与发挥,提出了“肺应秋”理论。是指肺的生理功能随着秋季气候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肺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皮毛等功能在秋季表现出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适应性调节,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达到阴阳平衡。(3)肺脏的调控功能主要是从整体宏观角度调节机体的功能状况,免疫系统亦是从机体整体调节入手,研究具体微观物质的变化,二者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从免疫角度探讨“肺应秋”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另外,大量研究证实,在藏与时的相应及藏对时令的适应性调控机理中,松果腺随季节变化而分泌的褪黑素是中医学藏与时相应的主要调节者。一方面它对自然环境信号因子—光照有灵敏的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松果腺褪黑激素分泌降低,在黑暗条件下,分泌增高。同时它又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换能器,作为一个神经内分泌高位调节器官,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松果腺做为我们研究时藏相应的物质中介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3.2实验研究3.2.1季节变化对血清及肺组织MT的影响①春季,生理组与伪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伪手术组与生理组、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褪黑素,无论生理组、伪手术组、手术组均可见春分>冬至>秋分>夏至的变化趋势,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摘除松果腺后各季节褪黑素含量下降。②肺组织褪黑素,无论生理组、伪手术组均可见春分>冬至>秋分>夏至的变化趋势,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摘除松果腺后除夏季,其他三季褪黑素含量下降。3.2.2季节变化对全身免疫及肺局部免疫的影响①IFN-γ含量秋分与春分,冬至与夏至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摘除松果腺后各季节IFN-γ含量显著降低,与生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在肺泡中的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即春>夏>秋>冬。②春分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伪手术组与生理组、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秋分手术组与生理组和伪手术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整个呈现出春夏高而秋冬低的趋势。③四季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表现为春夏高而秋冬低,两者变化情况是一致的。④生理组大鼠IL-3水平在冬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极其显著P<0.01,说明在冬季机体的造血功能是增强的,这也与中医“肾应冬”的理论相一致。松果腺摘除后,IL-3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褪黑素对于IL-3的增殖具有重要影响。⑤大鼠IgG的含量变化表现为春秋季大致相平,夏季增高而冬季降低,切除松果腺后,IgG呈反应性升高,与生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测松果腺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对IgG起抑制性作用。4.结论4.1中医“肺应秋”具有免疫学物质基础本课题从免疫学角度入手,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机体及肺的免疫功能存在一个季节性变化规律,大部分免疫指标均表现为春夏增高而秋冬降低。肺脏主动适应环境气候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内部适应机制,肺的宣发功能在秋季下降而肃降作用增强,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故认为免疫功能的改变与“肺应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2“肺应秋”与松果腺的高位调节密切相关本实验研究表明,正常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褪黑素的含量随着日照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光照依赖性特征。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除了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以外,还发现与褪黑素分泌存在偶联关系。即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gG及肺泡灌洗液sIgA、IFN—γ等均表现为与褪黑素分泌相同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切除松果腺后,这种变化趋势则不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松果腺做为机体的一种高位调节器官,通过其分泌的节律性变化而对机体免疫状态产生影响。4.3“肺应秋”适应性调控机制假说通过本研究和前期的实验成果,我们初步认为“肺应秋”在免疫方面的调控机制如下:季节性光照的变化会形成持续的信号刺激,通过视网膜视神经传递给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然后通过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将信息传递给松果腺,从而使松果腺分泌MT产生节律性变化。MT通过血液释放入周身组织器官。通过两种途径激活免疫系统;(1)作用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而间接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增强。(2)直接作用于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和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中IL-2和IL-6的表达)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在秋季,由于光照周期的缩短,导致了松果腺分泌MT减少,这种节律性的变化会对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从而使机体免疫功能在秋季表现为“收敛‘的现象。
其他文献
学业拖延是指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学业任务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差距,外在表现为时间的不合理利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进而问卷调查法,进行了两部分研究,一,调查现今高中生学业
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已经使湿地成为许多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场所。但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与不合理利用,湿地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的干扰和破坏,而
文化影响无处不在,道德建设永无止境。只有让每位职工都成为道德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才能迸发出巨大的道德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效应,最终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
公允价值会计推行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如何能够尽量客观地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 成了公允价值会计推行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会展市场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体育会展经济开始引人注目,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日益成为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会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会出现。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各异,大大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
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使银幕影像发生了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银幕色彩不光具有还原自然现实的再现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传达作者创作意念的表现功
校园文化是校园人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当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对人类既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
<正>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这一计算办法存
颜色词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每一种语言都有颜色词。汉语颜色词系统是在汉民族颜色认知图式的基础上,把汉民族观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