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肝硬化患者常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胃肠道是其最常累及的肝外器官,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与SIBO本身引起的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目前有较多研究[1-5]表明SIBO在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等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SIBO是否参与肝硬化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硬化患者常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胃肠道是其最常累及的肝外器官,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与SIBO本身引起的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目前有较多研究[1-5]表明SIBO在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等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SIBO是否参与肝硬化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研究较少。此外,SIBO引发的高内毒素血症中的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TLR4的配体之一,两者结合后可诱发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加重肝硬化病情。在2000年[6]首次证明利福昔明具有治疗SIBO的功效,目前该药也被广泛用于防治肝硬化的相关并发症中,但其具体机制有待探讨。因此,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应用利福昔明部分抑制SIBO的同时,观察能否通过调节LPS-TLR4这一靶点来延缓肝硬化病情的进展。目的探讨SIBO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症状中的作用;评估利福昔明干预后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利福昔明干预后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和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利福昔明应用于SIBO阳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的所有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SIBO的检测,并同时进行胃肠道症状积分的评估。对SIBO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毒、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且病情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给予利福昔明(昔服申,意大利阿尔法韦氏曼制药公司,200 mg×12粒)治疗,每天2次,每次400 mg,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再行胃肠道症状积分的评估及SIBO的检测。同时,对所有SIBO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应用利福昔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内毒素、TLR4水平的测定,观察其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乙肝肝硬化组SIBO阳性发生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Z=-3.85,P<0.05);与健康组相比,Child-Pugh A级的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χ2=0.94,Z=-1.59,P>0.05);Child-Pugh B级、C级的肝硬化患者SIBO阳性发生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80、28.47,Z=-4.21、-4.13,P<0.05)。且在代偿期肝硬化(A级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B及C级组)两组的比较中SIBO阳性的发生率及胃肠道的症状积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t=-10.55,P<0.05)。见表1。2.SIBO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胃肠道症状积分(8.92±2.02)高于SIBO阴性患者(7.3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2),见表2。3.24例SIBO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利福昔明治疗后16例转阴,同时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46±3.33 VS 8.92±2.02,t=3.6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且治疗后SIBO转阴的患者胃肠道症状积分(n=16,3.63±0.96)较SIBO仍阳性的患者(n=8,6.13±3.4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1),见表4。4.利福昔明治疗后内毒素水平为0.42±0.05较治疗前水平0.56±0.10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t=6.20,P=0.00),见表5。5.利福昔明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细胞的GMF为26.13±3.13较治疗前22.92±2.72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见表5。结论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易发生SIBO,且较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2.口服利福昔明后能够部分抑制SIBO,同时消化道不适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SIBO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的胃肠道症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也为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供了新的方向。3.利福昔明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下降及TLR4表达下调,提示利福昔明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下调TLR4来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临床病症,由于败血症或创伤等因素引发肺部炎症,进而导致肺功能严重衰退,并逐渐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因此抑制肺部炎症是缓解急性肺损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关急性肺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药物疗法。但是药物疗法有着很大的缺陷,例如会产生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胰腺组织的自身炎症及细胞损害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波及到临近组织器官及其他器官。病情较轻时可以自愈,病情较重时则可以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从上世纪80年代至此,生长抑素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并不像临床工作者预期的那么理想。直到现在,生长抑素给药时间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目的生长抑素给药时间不同,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过度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致病因素与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等因素关系密切,其治疗以药物为主,疗效欠佳。近年来研究报道UC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改变相关,由此通过重塑肠道菌群为治疗UC提供新思路,其中粪菌移植(fa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就是改善肠道菌群治疗方法之一。本研
背景根据新近流行病学调查,肝硬化已成为全球第14位导致死亡的疾病之一。在肝硬化众多病因中,不同于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致病,我国肝硬化发病原因多为病毒感染,尤其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据统计,由于我国人口增加、年龄构成比变化导致肝硬化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上升,慢性肝病患者最终因病情进展至肝硬化、肝癌死亡,目前治疗该病多采用抗病毒、防治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等综合方案[1]。肝硬化时各种病理机制导致肠道菌群出现紊
背景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因肝硬化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中,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占48.9%,同时也占各种疾病死因的0.9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平均患病率为4.5%,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问题。Sirtuins是一类从高度保守的NAD+依赖型的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基化酶。Sirtuin 6(SIRT6)作为其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代谢、炎症以
背景目前农村高血压患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血压控制率仍偏低,这使得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了我国农村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豫中地区农村中青年(18-59岁)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人群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中青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背景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5亿人,并造成近330万人死亡。该疾病传播迅速,且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以及及时管控是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方式。目前COVID-19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基因检测、抗体检测以及抗原检测三种手段,相关方法较多且发展较快,但仍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敏感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急需建立一种检测方法来弥补不足。目的利用新
背景单个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 SSSI)是一种病因异质性疾病,主要是由小血管病或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目前诊断SSSI,影像学MRI-DWI仍然是常用方法。血清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缺血性卒中重要标志物之一,其表达在脑局部急性缺血后迅速上调。Mac-2结合蛋白(Ma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可以改善到何种程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以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是否改善取决于心梗后的存活心肌组织所占的比例。除了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负荷心脏MRI外,属于核素心肌显像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
背景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提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是抑郁症的重要调节蛋白之一,可介导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