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赋是“一代之文学”,是汉王朝留下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它的内容“苞括宇宙,总揽人物”,其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便是人物。汉赋中的人物众多,且涵盖面广,另外其中还有大量的虚构人物,他们数量和种类也都比较丰富。本文主要研究汉赋中的虚构人物。论文的第一部分对汉赋中虚构人物进行了简单的论述。首先对汉赋中出现的虚构人物进行了统计与分类。分类主要考虑了他们的身份属性,将其划分为普通人、传说人物和非人这三大类。其中普通人包括了主客人物、美人、以及除这两种以外的其他普通人。传说人物则主要包括一些真实性无法得到确认,或者是虚构成分太大的人物。非人一类中又具体划分为神、仙人、鬼和其他。另外,在这一部分中,还将汉赋中的虚构人物与汉代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总结归纳了他们之间的同异。这二者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外貌、服饰描写方面的铺陈;一些人物的交叉出现;虚构人物身上所表达的相似的生命意识。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女性身份的差异和叙事性的差异上。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即汉赋中虚构人物的来源和虚构人物的分类研究。汉赋中虚构人物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先秦文学中继承来的,继承一般有两种方式,直接继承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造;二是汉赋作家们自己的独创。在汉赋虚构人物的分类研究中,主要将其分为三大类,即主客人物,神、仙、鬼和“神女”、“美人”。主客人物出口成章,有战国纵横遗风,但他们的形象十分单薄。作家们借主客人物来讽喻、劝谏与抒发个人情志,然而他们借主客人物之口来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打算却总是落空,这主要是由汉赋作家的地位太低所决定的。“神女”与“美人”形象的直接来源是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中的“神女”。汉赋作家们基本依照这两篇作品中“神女”的不同形象来完成他们笔下“神女”和“美人”的塑造。汉赋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和鬼,这与汉朝的求仙热情、君主的推崇与谶纬之学的兴盛有密切的关系。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叙事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虚构人物在汉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用,即通过罗列的方式达到铺陈夸饰的艺术效果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另外在这一部分中也分析了汉赋中虚构人物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些故事的原型,如“逐贫”和“自荐枕席”的故事原型;另外汉赋想象虚构的叙事艺术手法,也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