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体系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最直接角色,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定,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进程。201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银行体系总体运行平稳,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受外资银行进入、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仍将面临多方面的经营压力。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和地域限制,以政策性支持鼓励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形式由设立代表处、分支机构等转化为成立法人银行或参股中资银行;其经营范围从外汇基础业务到全面开展外汇、人民币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等中间业务。对于我国本土银行体系而言,在充分吸收和学习外资银行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熟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冲击。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为我国银行体系如何保证稳健发展提出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为主旨和主线,在整合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定量分析的思路出发进行讨论研究,以我国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为样本,选取在我国境内代表性银行1997-201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将AR模型加入到银行体系稳定性线性回归模型中,通过Lasso变量选择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对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说明:外资银行在我国资产占比、广义货币/外汇储备、汇率以及历史稳定性状况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最显著。最后,综合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针对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采用Lasso方法进行变量筛选是可行的,并且优于传统变量选择方法;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政策导向因素的影响大;合理规划外资银行在我国本土的经营活动,推进我国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深度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