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影响制约着中学教师的教育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阶段,职后的培训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较为的丰富,但是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也没用给出具体的操作案例,对提升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效能有指导意义,但难以照搬套用。因此本文力求通过对国内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影响制约着中学教师的教育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阶段,职后的培训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较为的丰富,但是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也没用给出具体的操作案例,对提升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效能有指导意义,但难以照搬套用。因此本文力求通过对国内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梳理,结合实践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与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本论文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明确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交代本研究的基本意义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第二个部分是对论是对对策实践效能的验证文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说明,第三个部份是通过对国内教师培训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分析,指出目前国内教师培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国内教师培训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实践原因。第四个部分,综合前三个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培训问题的解决策略,具体包含了解决培训脱离实践需求的案例教学、实现教师主体参与的集中研讨活动以及促进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和实现长期评价的跟踪指导三个方面。第五个部分,是通过对实践培训活动开展工作效能的考评,采用了培训对策的教师培训活动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效能,并进一步反思自身相关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其他文献
论证是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家基于证据和理由建构科学主张,同时辩护自身主张的实践活动。基于当今的科学认识论的观点,论证实践活动在科学事业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科学论证一直被科学教育界所忽视,特别是对于国内的物理课堂,很少人关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科学论证水平。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调查高中物理课堂科学论证水平的大致情况;(2)调查在科学论证水平方面,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存在差异;(
复习课教学起着深化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化、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物理复习课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定位错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单元教学理论具有整体性、深度性、生本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单元教学所倡导的正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教学所需要改进的,因此,本研究试图将单元教学的理论应用与物理
校本课程自提出以来即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我国也不例外。正式实施至今已有20年历史,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师资不足、顶层设计难为等问题。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研究者要清晰把握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基本权利之一;学校可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解决自己的教育问题;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有助于建设特色学校等特征。一门课程不是开发出来就完事了,而要在实施过程中进
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决定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脑海中观念的建构。由于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观念包括物理观念这个维度,因而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观念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发现,现有的课程文件对物理观念的内涵以及培养观念的可操作性方法没有具体说明,且目前对于物理观念的理论方面研究硕果累累,而在调查和实证方面的研究还待开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不清晰的情况十分普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头脑中存在与科学概念不相符的迷思概念,严重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新概念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迷思概念的存在,认为新概念会自动覆盖旧有概念。然而迷思概念是顽固的,并不容易被消除,导致经常出现两种概念同时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情况,学生
实验是物理学的精髓,物理学的发展与实验脉脉相通。中学物理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实验,在细致入微地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量化评价,是教材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故本研究从建构教材中实验评价指标体系出发,以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为目的,旨在对教材中实验的评价更加客观合理,从而完善教材的编写。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读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国内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作为我国的“三级课程”之一,是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校本课程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机器人相关的校本课程作为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内容,逐渐走进中学校园。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来解决真实情景问题的STEAM教育理念,应用在高中教育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建设上,能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接核心素养中实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培养与发展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和一线物理教师的广泛重视。论文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物理观念研究的热潮下,以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为背景,提出研究课题,并对福州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进行调研,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心理学基础和本文
物理和数学关系十分密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也强调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发现物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弱化。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教师问卷等方法分析造成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接着根据认知负荷理论、David Hestene建模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结合例子论
教科书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载体,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改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紧接着修订了高中化学教科书。“微项目”栏目作为2020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新增的一个栏目,涉及生活、社会、科技、传统等各个领域,对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