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体,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粘菌素B作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已在人和动物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多粘菌素B的使用量增加,沙门氏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极大地降低了多粘菌素B使用的有效性,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本研究以161株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粘菌素耐药性、血清分型、mcr基因携带率,探讨了多粘菌素耐药特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ept 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和表达、多粘菌素B体外诱导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等技术,解析多粘菌素B的耐药机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0株江西省南昌市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其中92株分离自2018年,68株分离自2020-2021年。2018年分离株的耐药率为5.4%,2020-2021年分离株的耐药率为14.7%,多粘菌素耐药性呈逐年递增趋势。采用沙门氏菌30种诊断血清试剂盒发现,160株食源性沙门氏菌主要鉴定出24种不同的血清型,另有51株沙门氏菌无法分型,其中2018年分离株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里森沙门氏菌(S.Rissen)、斯坦利维尔沙门氏菌(S.Stanleyville)、埃森沙门氏菌(S.Essen)和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S.Weltevreden),2020-2021年分离株主要的流行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探究血清型与耐药性的关系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20.0%)普遍较高。2.对15株多粘菌素B耐药的食源性沙门氏菌进行mcr-1至mcr-9耐药基因的PCR筛查发现,仅检测到1株婴儿沙门氏菌(2018年分离)携带mcr-1基因,其他样本均未检出mcr基因。选取4株mcr阴性但耐多粘菌素B的食源性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查多粘菌素耐药相关的双组分系统基因SNP突变,发现4株菌共有的SNP突变主要集中在ept C和mic A基因。PCR扩增耐多粘菌素B菌株A7的ept C基因全长,构建pkk223-ept C表达载体并转入DH5α、多粘菌素B敏感菌NC28和多粘菌素低耐药菌株NC141中,测定重组菌多粘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MIC均与出发株相比没有变化。3.双相亚利桑那是一种少见的血清型,其多粘菌素耐药机制未见相关报道。用多粘菌素B体外诱导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临床株S499,诱导15次后挑选5株突变菌株,发现突变菌株均对多粘菌素B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其中,突变株PB2、PB3、PB4的MIC值是S499野生型菌株的267倍。PB1和PB5的MIC值是S499野生型菌株的133倍。进一步通过PI单染和PI/CFDA双染后进行流氏细胞仪检测发现,多粘菌素B可以破坏S499野生株细胞膜的完整性,但对突变株的破坏能力明显减弱。4.选取多粘菌素诱导突变株PB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野生株相比,PB5突变株染色体上出现大片段三次重复插入,该片段包含IS1家族蛋白Ins B介导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转导蛋白相关基因pmr D、操纵子arn BCADTEF、编码合成庚糖磷酸酶基因pmr G等多粘菌素B耐药相关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PB5突变菌株序列中缺少一部分鞭毛组装蛋白Flg J、Flg I、Flg K等需要重复复制的序列。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了江西省南昌市食源性沙门氏菌多粘菌素耐药状况,发现多粘菌素耐药有递增趋势,多粘菌素耐药主要由染色体上双组分系统SNP突变介导,多粘菌素耐药株在ept C和mic A基因上存在一些共有的SNP突变,ept C的SNP突变不能导致多粘菌素耐药。体外诱导实验揭示,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多粘菌素耐药也与双组分系统pho PQ/pmr AB的基因重复插入和高表达有关。本文为多粘菌素耐药机制和耐药趋势跟踪监测提供了新的数据参考和支持。
其他文献
<正>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习惯把作业视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与补充,将其功能定位在"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让学生每天在题海中挣扎,在题山中爬坡,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而且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期刊
报纸
目的分析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CI)患者因电极脱落行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 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对3例乳突根治术后行CI的患者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分析其再植入的原因、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因耳蜗电极脱出乳突根治术腔,其中2例因"挖耳"致电极脱出,1例原因不清,复查时发现。3例患者均同侧耳顺利再植入电极,其中2例取腹部脂肪行术腔填塞、外
期刊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婴幼儿患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9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婴幼儿患者进行了个性化的术前访视、术中管理与配合。结果 9例患儿双侧人工耳蜗均顺利植入,术中阻抗测试结果满意,术后一个月开机调试均可获得听反应。结论术前访视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紧密与医生进行手术配合,注重患儿术中体温、体位和气道管理,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期刊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4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涂后,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混合制剂外涂后外敷包裹;对照组21例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有效率占68.2%(15/22),对照组为38.1%(8/2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9
期刊
鹿角是雄鹿的性别特征,是其求偶炫耀的资本,是公鹿们进行种内竞争和种间御敌的兵刃。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有角(唯驯鹿两性均有角,獐均无角)。鹿角的再生能力是生物学的秘密之一。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以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普赖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对鹿可以长出新鹿角的再生能力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干细胞在鹿角的再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期刊
本文以我国2019年开始施行的医药集采政策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考察这一政策对制药企业的研发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医药集采政策使医药流通环节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透明和充分,分别通过研发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提高了制药企业的研发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由于研发的规模效应,集采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弱、客户集中度高、规模小的制药企业中更为明显;而由于研发的竞争效应,这一作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本质上就是“培根”“铸魂”。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更关注在西方文化挑战下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他以“社会文化问题”为自己的问题意识,旨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套理论上自洽、现实中可行的方案。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必须在承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有长短的前提下,灵根自植,自作主宰,首先确立中
期刊
<正>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右上臂包块1周门诊就诊,考虑为脂肪瘤?超声检查显示:右上肢隆起处皮下层内可见一实质性异常回声,大小约79 mm×67 mm×22 mm,呈椭圆形,有包膜,其内呈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条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加压检查时有轻度变形,见图1。CDFI:块影内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上肢隆起处皮下实质性块影,性质待查,考虑脂肪瘤可能,其他疾病待排。后经外科手术探
期刊
通过对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整理和总结,阐述了鹿茸发生和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关于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生茸区骨膜切除后不能发生角柄和鹿茸,而被移植了生茸区骨膜的位置则生长角柄和鹿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确定了生茸区骨膜中存在鹿茸再生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鹿茸的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