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由于非金属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生物相容性和可持续性等优点,人们对非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石墨烯(RGO)本身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对石墨烯进行氮掺杂表面修饰得到氮掺杂石墨烯(N-RGO),较纯石墨烯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目前市场丙烯供不应求,制备丙烯的传统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体系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首要前提是制备具有高寿命和高丙烯选择性的催化剂。氮原子与O2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可活化分子氧,增强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因此对石墨烯表面进行改性,可使其具有较好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NiO丙烷氧化脱氢转化率高但选择性低,因此常与载体结合成为复合材料使用,而石墨烯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部分缺陷位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NiO复合改性的理想材料。本文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合成GO,然后以GO为前驱体,利用溶剂热法和化学氧化还原法两种方法制备出石墨烯,探究两种方法对RGO的结构性质的影响,最后选用溶剂热法负载NiO,并进行氮掺杂修饰石墨烯制备了N-RGO催化剂,并对制得的一系列催化剂进行XRD,TEM,XPS,Raman,热重分析等一系列表征,并评价其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原料气流速和烷氧比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抗坏血酸与GO用量比为2:1时,超声1 h,得到石墨烯结构完整。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的溶剂热法,在160 ℃、反应12 h可以将GO还原制备出RGO,操作过程简单。2.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NiO/RGO催化剂,空速40 mL/min、烷氧比为1:1,1%NiO/RGO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最好,在500 ℃时,其丙烷转化率28.66%,丙烯选择性为28.08%,丙烯收率8.05%。NiO均匀分散在石墨烯上,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3.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催化剂,空速60 mL/min、烷氧比为1:1,N-RGO(Ⅲ)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最好,在500℃时,其丙烷转化率为31.64%,丙烯选择性为46.44%,丙烯收率14.69%。1%NiO/N-RGO(Ⅲ)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低温高达60.79%,氮掺杂使石墨烯的纳米层结构堆积更为紧密,并且呈现出褶皱的薄纱状形貌,增加了石墨烯的缺陷位,氮原子与氧分子发生强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分子氧的活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反应活性。
其他文献
深圳大学于1994年创建设计系,1997年南原设计系与师范学院艺术系合并成立艺术学院,2002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2006年改为艺术设计学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正>写作是最好的学习。囿于我的经验,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途径比写作更能丰富个人的内涵,砥砺个人的思想,增长个人的智慧,提升个人的品位。我从一个家境清贫、父母目不识丁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一种准零维的纳米碳材料,近年来其以稳定而明亮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属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化学惰性而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目前,GQDs的应用很大方面取决于其PL性质,因此调控GQDs的PL对于拓展其应用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GQDs的PL性质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GQDs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晶状体脱位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本文以斯诺克解说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探讨语言在体育直播节目中是如何实现对运动员形象构建的这一课题。作为体育解说的话语之一,斯诺克解说,尤其是汉语的斯诺克解说,迄今
“十三五”以来,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为确保更好地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国家从审批体制、环境准入、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对其持续深化改革,较好地协调解决了当前社会经济
介绍了有关土压力作用机理和各国散粒货物侧压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压力图形,并运用土压力理论对运行工况和调车工况下敞车端墙、侧墙承受散粒货物侧压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综合分
目的:对明胶空心胶囊标准中的脆碎度检查项目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明胶空心胶囊的脆碎度检查的历版标准(1989~2010年,共5版)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辅以实际试验进行佐证。结果:经比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的中心由原文转向译文及影响翻译活动的其它社会文化因素。译者主体性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人们的研究主题。本论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