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是由多种选择构成的复杂行为,翻译目的决定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做出选择。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目的决定策略”的翻译原则,使翻译摆脱了直译还是意译的选择难题。功能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于功能翻译理论适用范围,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由于应用型文本,如政府报告、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和广告等,具有信息量大、目的性强的特征,所以多数学者都认同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如贾文波认为,不论是文本功能、翻译要求还是翻译目的,应用翻译都与功能翻译理论不谋而合。而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遭到质疑,如芒笛在《翻译学导论》中提到的,有人认为由于文学作品要么没有具体目的要么风格太复杂,所以功能翻译理论只对非文学文本有效。然而,诺德曾在《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中,分析了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不过,非虚构类文学有着不同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特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指导非虚构类文学翻译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翻译实践,对应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非虚构类文学翻译进行了分析。本文所选的翻译样本《他乡暖阳——美国黑人大迁移史传》属于非虚构类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他乡暖阳》译文的预期读者和翻译目的,以及如何从词汇和定语从句两个角度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实现翻译目的,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非虚构类文学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从《他乡暖阳》翻译实践分析可以看出,功能翻译理论对非虚构类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