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核剂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质聚氨酯泡沫由于其良好的阻尼缓冲性能可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垫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噪声防治、电子器材、医疗器械等领域,使其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合成材料之一。在电子器材如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可能会在运输、存放和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性损坏,大多使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垫材进行缓冲保护。但由于其趋于精小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所用泡沫材料在较低的发泡倍率下就具有优异阻尼性能,因此对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化学结构优化和微观泡孔结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针对特定的聚氨酯基体结构,通过引入成核剂改善泡孔的微观结构,进而提高泡沫的阻尼性能。论文主要研究了成核剂的结构及其表面改性对软质聚氨酯泡沫泡孔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影响,尤其在二氧化硅(SiO2)表面包覆上对发泡气体有吸附作用的特定基团后,可以更好地发挥成核作用,得到了能够满足应用要求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成核剂对聚氨酯泡沫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首先确定了以DIPA和NaHCO3为发泡剂制备聚氨酯泡沫的基础配方,然后在这两种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粒径的SiO2作为成核剂制备聚氨酯泡沫。结果表明,加入成核剂后,泡沫的微观结构均得到改善,提高了其阻尼性能;当成核剂粒径为2500目时,泡沫孔径较小且分布均一,开孔率较高,阻尼性能更高。以DIPA和NaHCO3为发泡剂制备聚氨酯泡沫的有效阻尼温域分别为73.82℃和63.25℃,阻尼因子最大值分别为0.935及0.902。2、研究了成核剂SiO2表面改性对聚氨酯泡沫微观泡孔结构与阻尼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及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分别对SiO2进行改性,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析及二氧化碳吸附方法等对改性后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然后将改性后的样品分别加入以NaHCO3作发泡剂的体系中制备聚氨酯泡沫。结果表明,由于KH550的氨基对于NaHCO3分解释放的CO2气体具有吸附作用,因此采用其作为成核剂制备的泡沫开孔率提高且开孔孔径均一,与未改性时相比,有效阻尼温度范围从63.2℃提高到69.31℃,阻尼因子最大值从0.902增加到0.967。3、对比了所制备的不同泡孔结构的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及玻璃化温度。结果发现,随着成核剂的引入,泡孔的孔隙率和开孔率均得到提高,泡沫导热系数增大;DIPA作发泡剂时,泡沫玻璃化温度升高,NaHCO3作发泡剂时,玻璃化温度降低。
其他文献
9月20—23日,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环境保护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中粮集团、三利广告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六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简称OCEX)在北京举行,中
PE(Pseudomonas exotoxin A)是绿脓杆菌分泌的单链毒素,由613个氨基酸组成,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域:结构域Ia(1-252 aa)的作用是识别并结合靶细胞:结构域Ⅱ(253-364 aa)具有内吞体
英语新闻报刊所使用的语言和普通英语不同,本文拟从词汇、语法、修辞三方面探讨其文体特点。
本文以25个省份400名员工为样本,从员工感知角度评价组织支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并引入职业成长和组织公平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直接
《2015年媒体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了传统媒体的四大挑战:参与信息传播的介质无限扩张;受众浏览信息的时空不受限制;机器新闻、数据化、可视化改变了文本新闻生产的思维
西方影视文化一直都处于全球影视文化发展的前端,进入新时期以来,其更是以极快的速度冲击着我国影视文化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大部分人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由于我国90后大学生
浅埋隧道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但根据地形及施工环境限制,亦有采用明洞暗挖的施工方法。明洞暗挖的主要方法一般有地表固结法、盖挖法和冷冻法等,各类方法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事件2018年10月15日, UL宣布Joyetech(卓尔悦科技,电子香烟和汽化器领域的全球制造商)的eGO AIO电子烟成功通过UL 8139认证,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该认证的电子烟产品。背景随着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动态多变、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可靠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实现发展、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的复杂和多变性,使得人们很难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因素去定位和溯源。在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的可能单独影响产品的质量,有的可能存在组合效应,共同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了发现众多影响质量因素的其中关联,消除引发质量异常的原因,控制产品质量,必须对影响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