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Ca(Sr)复合孕育Mg-3Al-Fe(Mn)合金熔体的晶核结构特性与细化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显著的轻量化优势,但其绝对强度低,室温下塑性较差,缺少有效的强化途径等因素严重阻碍镁合金的广泛应用。晶粒细化是提高镁合金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超过90%的镁合金产品仍然是以铸件形式获得,而碳质孕育法是铸造Mg-Al合金最具应用前景的细化方法之一。但其细化效果不稳定,晶核易受Fe(Mn)“毒化”,并加速衰退,当前关于Fe(Mn)元素对孕育细化效果的影响机理尚未形成共识。前期研究发现Ca(Sr)可抑制Fe(Mn)对碳质孕育的不利影响,本文拟探讨碳和Ca(Sr)复合孕育处理含Fe(Mn)的Mg-3Al合金熔体中碳质晶核的生成和结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制,针对溶质元素与碳质晶核间的协同细化机制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以下主要结论:碳和Ca(Sr)复合孕育能够有效细化Mg-3Al合金,晶粒尺寸从约620μm细化至约120μm,且细化效果稳定,保温至80 min也未出现孕育衰退现象。0.2%的Ca(Sr)添加能在碳质孕育基础上将晶粒细化率再提高10%以上,具有良好的协同细化作用。EPMA的观测结果表明碳和Ca(Sr)复合孕育主要包含有Al-C、Al-Ca和Al-Sr三种颗粒。Ca(Sr)元素作为表面活性元素增加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度,促进更多异质颗粒形核。且可为后续颗粒形核提供额外的成分过冷度,促进后续晶粒的形核,从而增加有效形核颗粒的数量,起到良好的协同细化作用。在添加Ca元素后,有效形核颗粒尺寸下降约2μm。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Ca元素能显著降低Al4C3/Mg之间的界面能,同时提高Al4C3对Mg的吸附能,促进更多Mg原子吸附到Al4C3颗粒表面形核。Fe对Mg-3Al合金晶粒有一定细化作用,但细化率低,细化效果不显著。碳和Ca(Sr)复合孕育能提高含Fe的Mg-3Al合金的晶粒细化率至75%。Ca(Sr)可有效抑制Fe(Mn)对碳质孕育细化效果和孕育衰退的不利影响。在碳和Ca(Sr)复合孕育Mg-3Al-Fe的熔体中,主要存在Al4C3团簇颗粒和心部为Al13Fe4,壳层为的双相颗粒。其形成过程是细小的粒子自发聚集或者吸附于Al13Fe4表面长大。孕育细化过程中,存在两种细化机理,分别为:Al4C3→?-Mg;Al13Fe4吸附双相颗粒→?-Mg。构建了吸附热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晶核生成过程的自由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Mg-3Al熔体中,吉布斯自由能随着双相颗粒吸附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双相颗粒和Al4C3团簇颗粒的生成和长大均导致整个体系的自由能减小,两种颗粒均能在熔体中自发生成和长大。在孕育初始阶段,两者形成的概率几乎相等,随着孕育保温时间的延长,吸附形成双相颗粒比团聚长大的趋势更为明显,细小的Al4C3颗粒更倾向于吸附在Al-Fe颗粒表面形成双相颗粒。加入Ca(Sr)后,吸附不同层数的双相颗粒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均为负值。Ca(Sr)的加入降低了形成双相颗粒的阻力,促进了双相颗粒的形成。Mn元素对Mg-3Al合金具有一定的细化作用,细化率约为40%。经碳和Ca(Sr)复合孕育能显著细化含Mn的Mg-3Al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可细化至80~140μm,平均晶粒细化率高达85%,总体细化率高于含Fe的熔体。在复合孕育条件下,Mn的添加顺序及保温时间对晶粒细化效果无显著影响,且晶粒尺寸不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粗化,具有良好的抗孕育衰退性。与孕育含Fe熔体中的双相颗粒不同的是,除Al4C3颗粒外,在含Mn熔体中还存在一种心部为Al8Mn5壳层为伪晶碳层的特殊双相颗粒。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在Al8Mn5和Al13Fe4表面的吸附能,结果表明C在Al8Mn5表面更易于吸附。在含Mn熔体形核的初始阶段,游离的C原子易于吸附到Al8Mn5表面外延生长,逐渐凝固过程中Mg原子在C层表面堆垛。由于C原子与Al8Mn5及Mg原子差异较大,在生长过程中累积的应变能将会释放,受Al8Mn5和Mg应变能释放的影响,C层以伪晶态存在,厚度达到约100 nm。基于外延生长机制,此时伪晶碳层与Mg基体完全共格,错配度接近于0,小于Al4C3/Mg之间的错配度。Mg原子在该伪晶碳层表面外延生长,即该双相颗粒可以作为有效晶核从而促进晶粒细化。这种特殊的双相结构比Al13Fe4/Al4C3的双相颗粒更具形核效率,使得含Mn镁合金晶粒细化率比含Fe镁合金更高。基于凝固冷却曲线可获得凝固特征参数。初始形核温度Tn升高和熔体是否出现再辉现象可以用来定性判断孕育细化效果。Mg-3Al合金经碳质孕育后Tn升高,再辉现象消失。当晶核被“毒化”时α-Mg的初始形核温度Tn下降,出现再辉现象,晶粒粗化,抗拉强度下降。在碳和Ca(Sr)复合孕育免毒化处理后,Tn再次升高,再辉现象消失。合金的力学性能与晶粒细化效果相一致。本研究证实碳和Ca(Sr)复合孕育可高效细化Mg-Al合金,并实现碳质晶核“免毒化”,基于热力学深入揭示Ca(Sr)对晶核生成和结构稳定性的内在机制,发现晶核活性与形核过冷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对镁合金晶粒细化剂的设计与开发,碳质孕育技术推广和孕育细化效果在线判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ICCP)是对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提供防护和修复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外部阳极砂浆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保护电流均匀传递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同钢筋的重要功能,其性能对保障阴极保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阳极反应会对外
与无机半导体相比,有机半导体具有材料来源广、质量轻、光谱可调、可大面积制备和柔性可弯曲等优点,有机光电探测器有望成为下一代商业化的光电探测器件。为了满足微弱光的探测需求,需要开发高效率有机光电探测器,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对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器件性能亟待提高,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论文以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为研究对象,从材料选择和器件结构设计出发
传统有机发光材料大都具有大共轭芳香结构,其在稀溶液或单分子状态下发光很强,而在高浓度溶液中或在聚集(纳米粒子、胶束、固体薄膜或粉末)状态下发光变弱甚至完全消失,故被称之为“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在柔性显示应用及水系环境为主的生物应用中发光材料主要以聚集态形式存在,因此,克服ACQ效应就显得十分的迫切。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
在铝加工工业中,诸如模具铸造、半固态成形及热浸镀铝生产过程中,相应的与铝液接触的零部件(如模具、喷嘴、坩埚等)遭受铝液的熔蚀,动态熔蚀-冲蚀甚至是熔蚀-磨损,这将使得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此外,熔蚀部件持续恶化是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维护及替换成本。所以,亟需制备出耐铝液熔蚀-磨损性能优异的铸钢。本文主要针对钢在铝液中熔蚀及熔蚀-磨损问题,研究了Cr、B、Mo、Ti元素合金化调
表面光滑磨削依赖于金刚石磨粒的出刃等齐性,但是,砂轮表面分布的微磨粒出刃形貌不规则且无法被在线识别,难以在过程中控制加工质量。因此,提出金刚石砂轮的电火花接触放电(ECD,Electro-Contact Discharge)修平修齐方法,即在微磨粒出刃高度间产生脉冲放电,由扬起切屑将放电热传递至磨粒切削界面,使金刚石磨粒刃端石墨化,达到机械热化学修平修齐,并控制脉冲放电能量,实现金属材料表面光滑磨
征,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Mn2+离子的跃迁来自于自旋和宇称禁戒的4T1→6A1跃迁,发光效率通常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提高掺杂浓度有望增强发光效率,但是Mn2+过高浓度掺杂不仅会导致浓度猝灭,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某些体系中还会产生额外的近红外发光。由于Mn2+离子吸收的能量被转换为不可视的近红外发光,导致其可见发光的效率将显著降低。对Mn2+离子近红外发光的探索与研究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具有节油、抗湿滑和高耐磨特征的绿色轮胎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绿色轮胎的主要增强填料,白炭黑需要通过硅烷偶联剂,如双-[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TESPT)实施原位改性,提高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和增强白炭黑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才可以有效平衡优化轮胎“魔三角”性能(滚动阻力降低、抗湿滑性能提高以及耐磨性能提高三者之间的矛盾)。然而,目前硅烷偶联
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具有发射谱尖锐、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和光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今很多领域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超分辨纳米成像、信息安全和加密、温度传感、生物标记与诊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多层核壳结构设计的上转换纳米材料体系由于具有调控稀土元素空间分布、设计能量传递过程、调节稀土发光以及改善材料理化特性等优势,已经成为研究稀土上转换发光的重要基质载体。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
三维泡沫镍(Ni)基石墨烯(graphene)结构具有理想的自支撑特性,但却受制于有限的容量。以三维Ni基graphene为催化基底,通过一步水热法,在三维Ni基graphene骨架上形成二氧化锰/石墨烯/泡沫镍(MnO2/graphene/Ni)的异质结电极。MnO2的形貌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呈现出纳米花状、纳米花与纳米棒的混合结构以及纳米棒状。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研究方法,发现具有
过渡金属Mn2+离子属3d5电子构型,具有宽带单峰发射、波长可调、寿命长、色纯度高等独特的发光性质,在照明和显示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Mn2+不存在稳定的中间态能级且与常用敏化剂稀土Yb3+离子具有大的能级失配,Mn2+的上转换发光通常较弱或仅可在低温下获得。理论上而言,Mn2+上转换发光的实现需要Yb3+与Mn2+离子间距离足够近(~5?)以形成交换耦合Yb3+-Mn2+二聚体这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