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石油市场越来越成熟,对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石油价格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石油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并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石油价格波动特征,透过石油价格波动的现象剖析油价的本质,重新审视石油作为自然资源的商品属性,以及作为金融资本投资对象的金融属性。在突破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上,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以“行为范式”为指导,建立符合现实石油市场的分析框架。考察石油市场基本面因素和投机行为在油价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探讨油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尤其对2003年以来的石油价格波动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异质性分析石油市场中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对油价波动的影响。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研究主题来看,虽然研究石油价格的论文众多,但本文以石油市场金融属性下的价格波动为研究主题,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研究石油市场交易者行为对价格的影响,目前国内研究并不多见。第二,传统的金融学理论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石油市场,更不能用了解释2003年以来的石油市场中的“异象”。本文根据石油市场现实情况,以行为金融学为指导,基于基本面和行为视角分析石油价格的动态,考察基本面因素和投机因素对油价形成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过去几年,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石油价格的形成,导致油价显著偏离其基本面决定的价格水平。第三,利用行为金融学的异质性主体模型分析石油市场中不同交易者行为对油价的影响。在对噪声交易者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构造关于异质性主体与石油期货价格的模型,并将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应用到石油期货市场,分析石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以及其参与石油市场行为对油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4年以前,石油市场的基本面因素可以很好的解释石油期货价格波动情形,但是,自2004年以后,石油市场中的状态转移变得更加频繁,特别是趋势追逐状态占据主导地位。该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石油市场的主体行为人与客观基本面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力的解释了油价运动机理,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简单片面的从市场某一因素解释石油价格波动原因。第四,在标准金融理论所依据的“理性范式”和行为金融学所依据的“行为范式”之间,中国的期货市场更符合“行为范式”,因而本文选择从行为范式的角度研究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