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活化的特征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活化:特征及对预后的多重影响[背景]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的活化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 EBV 相关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EBV-related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PTLD)等严重威胁生命的EBV相关疾病发生。随着近年来移植方案和移植后管理体系的持续发展,EBV活化和EBV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也在不断改善,可有效控制EBV的活化及EBV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而另一方面,单倍体供体和与之相伴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icglobulin,ATG)的广泛应用,又可导致移植后EBV活化事件发生的风险升高。在此背景下,确有必要再次梳理当前移植后EBV活化的发生情况、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但近年来鲜有数据报道。[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数据来源于我中心移植数据库。主要纳入标准包括:(1)2011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allo-HCT的患者;(2)HCT后接受规律的EBV监测和管理。应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监测外周血全血EBV-DNA负荷,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为EBV的主要预防措施。EBV活化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逐步减停免疫抑制剂、更昔洛韦、膦甲酸钠以及利妥昔单抗的抢先治疗。[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890例接受allo-HCT的患者,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同胞供体(matched sibling donor,MSD)移植345例,HLA相合无关供体(matched unrelated donor,MUD)移植236例,单倍体供体移植(haplo-idenical donor HCT,haplo-HCT)261 例,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48 例。共有 175 例(19.66%)发生 EBV 活化,中位发生时间为57(18~1006)天,但单倍体供体移植患者在移植后+6月仍有较高的EBV活化风险(P=0.005)。7例发生EBV-PTL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过程中采用ATG(HR=4.288,P<0.001)、供受体 HLA 不全相合(HR=1.830,P=0.001)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HR=1.413,P=0.042)是allo-HCT后发生EB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伴有这三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移植后EBV活化的累积发生率较低(4.4%±2.4%),但对于伴有上述1、2或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移植后EBV活化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上升至13.4%±2.0%、27.9%±2.8%及42.5%±4.6%(P<0.001)。预后分析显示,在HCT后存活2年以上的人群中,EBV 活化组的 5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差(75.9%±6.0%versus 91.7%±1.6%,P<0.001),但对于其中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EBV活化可降低其5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relapse,CIR)(16.3%±0.1%versus 24.8%±0.04%,P=0.046),且其影响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对于处于首次或第二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稳定期患者,EBV活化对CIR的显著影响出现在移植后的第1年以后(2.7%±0.0%versus 11.2%±0.0%,P=0.042),而对于进展期(第三次及以上CR或未缓解)患者,EBV活化的保护作用在移植后的第1年内即可观察到(14.2%±0.4%versus 31.1%±0.1%,P=0.032)。[结论]Allo-HCT后EBV活化主要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但单倍体供体移植后EBV活化高风险期更长。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供受体HLA不全相合和发生慢性GVHD仍然是allo-HCT后发生EB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累加效应。此外,虽然EBV-PTLD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EBV的活化仍然对移植后患者预后有多层面影响,未来需要更细化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第二部分单倍体供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活化的特征研究[背景]近年来,尽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后病毒管理策略不断改进,Epstein-Barr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活化仍是allo-HCT后一种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随着移植体系的不断成熟,单倍体供体移植(haploidentical HCT,haplo-HCT)已获得了与HLA全相合供体移植相近的移植预后。由于其易获得性,单倍体供体目前已成为我国异基因移植供体的首要来源。然而,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北京方案”应用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icglobulin,ATG),这与单倍体供体同为移植后EBV活化明确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第一部分发现haplo-HCT后患者EBV活化特征有别于HLA全合供体移植患者,但具体情况尚不明确,且相关大样本研究数量有限。[方法]利用本中心移植数据库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4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haplo-HCT且采用含ATG预处理方案的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在移植后定期施行EBV管理策略。本中心haplo-HCT的供体依据HLA配型结果、供体健康情况、捐献意愿等进行选择。如有多个供体符合条件,优先选择年轻的男性供体。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霉酚酸酯和短程甲氨蝶呤。EBV检测方法与移植后EBV活化的防治策略同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905例移植后的患者,共有239例患者发生了 EBV活化,中位发生时间为49(19~703)天,其中200例患者(83.7%)在移植后+100天内发生。移植后1年EBV活化的累积发生率为25.5%±1.5%,2年累积发生率为27.8%±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男性(P=0.035)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活化(P<0.001)是haplo-HCT后患者发生EB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分析显示,EBV活化组和未活化组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 80.3%±2.7%和 81.7%±1.6%(P=0.693),1 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 68.1%±3.1%和 68.9%±1.9%(P=0.952),1 年治疗相关死亡率(treatment-related mortality,TRM)分别为 12.2%±0.1%和 10.7%± 0.0%(P=0.457),1 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分别为 8.6%±0.0%和8.1%±0.0%(P=0.907),均无显著差异。所有纳入患者中,急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的1年EBV 累积活化率分别为 24.9%±1.8%、20.5%±4.6%、31.7%±6.9%和 31.1%±4.8%,NHL和SAA患者EBV活化发生率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急性白血病、MDS和SAA患者中EBV活化对OS、PFS、CIR和TRM均无显著影响。在NHL患者中EBV活化组和未活化组的1年TRM分别为40.7%±4.1%和4.1%±0.2%(P=0.027),EBV活化组的TRM明显升高,但未显著影响OS、PFS及CIR。[结论]当前病毒管理策略下,接受含ATG预处理方案的haplo-HCT患者移植后EBV活化仍然常见。患者性别男性和CMV活化是haplo-HCT后患者EB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病种间的EBV活化累积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而CMV活化与EBV活化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分析其具体机制及对移植预后可能的影响。第三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单倍体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活化的特征研究[背景]急性白血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的主要适应症。急性白血病患者整体预后不佳,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allo-HCT仍是唯一具有潜在治愈性的治疗手段。单倍体供体移植(haploidenticaldonor HCT,haplo-HCT)实现了“人人有供体”,扩大了移植受益人群,已成为国内最主要的allo-HCT方式,但也升高了移植后病毒感染的风险。此外,本研究第二部分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活化是移植后EBV活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移植后EBV和CMV不同的活化状态对该部分人群的移植预后有何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方法]同样利用本中心移植数据库资料,我们开展了回顾性研究,分析接受haplo-H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EBV和CMV的活化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纳入标准如下:(1)2014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haplo-HCT且采用含ATG预处理方案的患者;(2)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3)移植后定期接受EBV和CMV监测。移植供体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预防方案及移植后管理同前。CMV监测同样采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全血中CMV-DNA负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接受含ATG预处理方案的haplo-HCT后急性白血病患者602例,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3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271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除患者年龄(P<0.001)及移植前状态(P=0.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EBV与CMV活化的1年累积发生率在AML患者中分别为22.9%±2.4%与24.7%±2.4%,在ALL患者中分别为27.4%± 2.8%与29.4%±2.8%;EBV活化的中位发生时间在AML患者中为56(19~654)天,ALL患者中为59(24~703)天,CMV活化的中位发生时间在AML患者中为57(22~900)天,ALL患者中为53(18~441)天。AML与ALL两组患者EBV活化(P=0.169)及CMV活化(P=0.190)的累积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EBV活化与CMV活化在AML及ALL患者组中均互为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患者性别男性(HR=1.275,P=0.049)是AML患者移植后EB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GVHD(HR=1.592,P=0.049)是AML患者移植后CMV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ALL患者中未发现EBV或CMV活化额外的独立危险因素。AM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0~59)个月,AL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0~61)个月。预后分析显示,在AML患者组中,EBV与CMV活化对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治疗相关死亡率(treatment-related mortality,TRM)和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均无显著影响。而在ALL患者组中,EBV活化对移植患者上述预后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但CMV活化可升高移植后死亡风险。发生和未发生CMV活化患者的2年 OS 分别为 64.2%±5.7%和 77.6%±3.2%(P=0.038),2 年 PFS 分别为 55.0%±5.9%和 71.9%±3.4%(P=0.042),而 2 年 TRM(18.2%±0.2%versus 11.1%±0.1%,P=0.195)和 2 年 CIR(19.6%±0.2%versus 16.1%±0.1%,P=0.313)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根据患者移植后EBV及CMV活化的不同状态分为四个亚组(EBV-/CMV-,EBV+/CMV-,EBV-/CMV+和EBV+/CMV+)比较患者移植预后。在AML患者组中,EBV+/CMV-亚组的CIR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5),而在ALL患者组中四个亚组的CIR无显著差异(P=0.491)。进而在EBV+/CMV-亚组中,ALL患者的2年CIR较 AML 患者显著降低(8.2%±0.2%versus 32.4%±0.8%,P=0.010),而2 年 OS 显著升高(82.0%±6.2%versus 60.3%±8.8%,P=0.016)。对于 haplo-HCT 后 EBV+/CMV-亚组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患者本身基础疾病为AML是发生复发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54,P=0.045)。[结论]AML和ALL患者单倍体供体移植后EBV和CMV活化的特征无统计学差异,EBV与CMV互为移植后活化的危险因素,不同活化状态可对移植预后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验证本研究的发现,并探究移植后EBV与CMV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正>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作品的引进数量增多了,引进速度也更快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译者如何掌握母语和外语,感知源语和目标语中的翻译艺术,从而准确地传达文学作品背后的信息,以体现其原有的魅力和艺术性。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学翻译的目的是扩大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流,这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影响。外国文学的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始于20世纪五四运
期刊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ibrary、Archive、Museum,以下简称LAM)中蕴藏了人类与自然文明的宝藏,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记忆的保存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LAM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各自开展了丰富的数字化服务,但不可避免的存在资源浪费、服务水平不足、“资源孤岛”等现象,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建议开展LAM馆际合作,实现一体化
学位
翻译和写作是反映二语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写作中含有隐性的翻译行为,翻译有助于二语写作。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初中生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并导致错误的产生。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语言错误不可避免。通过分析学生二语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可以了解教学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基于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相关理论,辅之以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以80名初三学生的5次英语模拟测试中的汉译英句子翻译
学位
研究背景心脑血管疾病在国内的患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其死亡率也位居首位,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前期单独或合并其他代谢危险因素能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持有争议。糖代谢异常患者常伴随高血压,这二者因素并存时对脑卒中、冠心病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影响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此外亦鲜有研究关于血糖、血压等和心脑血管事件的线性关系。研究目的探讨在中国蒙古族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单独及合
学位
<正>最近,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小王子》。3年前,我曾在学校图书馆看过这本书。3年后的我再次拿到这本书,翻阅书中的故事,过去看不懂的故事,现在才有所领悟。在故事里,小王子从B612星球到沙漠,一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目空一切的国王、爱慕虚荣的绅士、酗酒成性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
期刊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儿童恶性脑肿瘤。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B的发生与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相关。而小分子药物Vismodegib(GDC-0449,此后简称GDC),可通过直接与Smo结合抑制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从而有望成为治疗儿童MB的潜在药物。除了参与MB的发生发展,Hh信号通路也是调控骨骼发育与
学位
[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CINtec Plus双染法)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诊断价值及合并HR-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09月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R-HPV联合筛查诊断为ASC-US且合并HR-HPV阳性,且均进行了阴道镜评估和宫颈活检的病例共196例,剔除病例资料不完整、剩余
学位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就是发现高潜能的艺术人才,对未来艺术人才做好梯队和储备的工作。在探索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实践方面,可以从完善美术教学设施,营造美术学习氛围;规范运作,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大力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特长生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重视文化课成绩;大力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循序渐进、科学安排训练、建立自信的班级文化、家校合作等多维路径去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目的探讨迁延性肺炎住院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比较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 NPA)及BALF对于迁延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的迁延性肺炎患儿181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留取BALF,同时留取NPA,行多病原学检
学位
研究目的:在骨科临床中,骨骼发育迟缓,各类长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是骨科常见病。目前研究对于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骨折修复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相关分子未被研究。Corin是一种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其功能主要在心脏及肾脏等组织器官中被研究得很多,但是其与骨发育、骨折愈合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orin表达水平在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诱导分化后显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