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过去已被控制的传染性结核病出现再流行,多重耐药性结核(MDR-TB)增长趋势明显。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耐药性菌株尚在不断出现,发现抗结核药物新靶点、研制开发新型抗结核病药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莽草酸途径是细菌所特有的必需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其酶系是潜在的高选择性抗菌药物的靶点。本毕业论文专题研究旨在发现新型抗耐药的结核药物。课题以结核杆菌莽草酸脱氢酶(SDH)作为靶酶,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发现了对SDH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SDI01。利用基团替换、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拼合原理等药物化学基本方法,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通过改变分子结构中苯环上取代基的电性、空间位阻、亲脂性或亲水性,或用芳杂环取代苯环,以及将分子结构中乙胺链改为高哌嗪环等,设计合成了SDI01衍生物共32个,经体外抗菌活性实验,考察了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变化,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从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衍生物均显示出抑菌活性,其中7个衍生物的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2~4倍,8个与先导化合物相当;在苯环上引入位阻较小的甲基、甲氧基、溴等基团时,可使活性提高,当引入的取代基空间位阻较大(如叔丁基、异丙氧基等)或苯环并合含氧杂环,衍生物活性下降;芳杂环(呋喃、噻吩等)取代苯环使活性下降:将分子结构中乙胺链改为高哌嗪环活性明显提高;其中光学异构体(S,S)-构型的活性稍好。这些设计合成的SDH抑制剂,具有与现有抗结核杆菌药物结构类型不同的新颖结构和全新的作用靶点,预示与现有临床用药没有交叉耐药性,有较好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价值。利福霉素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抗菌活性强,但由于结构的相似性,相互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目前此类药物的研发的重点在于提高药效,减小交叉耐药的可能性。本课题还对利福霉素类药物进行了研究,针对利福霉素C3位进行了结构改造,利用拼合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设计了8个利福霉素衍生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8个化合物中5个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a抑菌活性强于利福平,其中化合物DW-35、DW-36和DW-37活性最强,MIC为3~6ng/mL,是利福平的1/16~1/8,而在对临床分离耐利福平结合分枝杆菌的抑菌实验中,这3个化合物也呈现出强于利福平的抑菌作用。采用MTT法对人巨噬细胞THP—1进行毒性实验,化合物DW-35在浓度为3.125~100μg/mL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IC50=543.12μg/mL;化合物DW-37在浓度为3.125~12.5μg/mL范围的各组细胞吸光度值也无明显升高(P>0.05),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IC50=51.18μg/mL。以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生物对利福平敏感菌和耐药菌的抑菌活性优于利福平,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其他文献
<正>2003年1月1日我国颁布了《采购法》,人民银行总行于2004年9月10日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基层央行随后也相应制定了集中
<正>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同成立的中国原"慰安妇"受害事实调查委员会,从2006年9月——2007年3月.对山西省、海南省、云南省、辽宁省、吉林省等地,就中国
供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企业,其安全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的缺电、大面积停电等与供电企业相关的突发事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
"三位—体"拼音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知识,强调声、韵母从音节中"析出";正确运用迁移规律,整个教学拼音与识字、读文同步进行,直观、形象、情境性互为融通,以突破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 28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0例用中药方剂治疗,于每次经前10 d用药,月经开始停药,连续用2个月经周期。
<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农业(农牧渔业、农林、农牧)厅(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
随随着集成电路深亚微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集成已经深入到许多领域。特别是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已经成为便携式音频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研究
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财务报告质量、资产抵押能力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效率,财
<正>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尊重和维护人权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受害者及其家属在中日两国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支持下,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对2001年至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孟鲁司特钠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孟鲁司特钠所致不良反应共11例,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