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应谱理论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弹性设计反应谱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并在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大部分结构在遭遇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会不可避免的进入非弹性工作状态,因而基于弹性反应谱方法设计的工程结构,其计算的准确性以及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能都遭到了质疑。因此,在继承弹性设计反应谱优点的基础上研究非弹性的地震反应谱对完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善结构非弹性反应的分析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此外,由于近年来基于性态的抗震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形态分析中与Push-over分析方法共同使用的能力谱方法也需要用到非弹性设计反应谱来计算地震需求,因而对非弹性设计反应谱的研究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基于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理论,对下述内容进行了研究:(1)采用双折线弹塑性模型,屈服后刚度系数取0、0.02、0.06、0.10,阻尼比取5%,延性系数取2~5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的场地类别以及远场和近场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响应,建立等延性弹塑性加速度谱和位移谱,并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2)通过对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立了位移延性系数为2~5的等延性系数弹塑性加速度谱和位移谱,并以此作为精确解对现行的各种等效线性化方法的精度进行评价,本文采用了割线刚度法(R&H);能量和刚度平均法(ASE);刚度和阻尼系数平均法(ASD);Hwang经验系数法;Iwan经验系数法;Kowalsky方法。(3)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所采用的弹性设计反应谱,对于弹塑性结构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所得大阻尼设计反应谱,与现行基于R-μ-T关系模型得到的几种弹塑性反应谱:Vidic模型、Newmark and Hall、Krawinkler and Nassar、范立础四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精确解来衡量它们之间的差异。
其他文献
基础隔震体系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动反应,且基础隔震支座附加有一定的阻尼,可以较明显地耗散地震动能量,其技术成熟且已有相关国家规范颁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环保和节能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筑能耗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占社会总能耗1/3左右(胡验君,2012;
学位
学位
学位
哈尔滨西客站是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属特大型火车客运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哈尔滨西客站建筑上由南北主站房、中央高架候车厅
桩侧注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技术形式,针对桩侧注浆提高侧摩阻力的机理,本文从室内多尺度试验、现场注浆实时监测以及实际工程实例对比等方面展开研究。桩基所受到的水平向
传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存在很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发展,高等分析和设计方法将是未来结构分析和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在现阶段,完善现有
静力触探试验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原位测试技术,但是限于触探能力的影响,静力触探技术在硬质地层中并不适用。运用西安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旋转触探仪,针对软岩等硬质地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结构存在相对滑移一直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OpenSEES软件,分别基于材料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