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河北省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归因方式以及情感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了自我价值感与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旨在对我国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丰富和深化我国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理论及相关研究,为了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形成过程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6所高校选取87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为测量工具,首先探讨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模型。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归因方式上倾向于归因于能力和努力,体验到的积极情感程度高于消极情感。2、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不同学校、性别、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专业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文科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高于理科专业学生。3、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积极情感、归因方式的努力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归因方式的情境、运气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归因方式的努力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归因方式的情境、运气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努力倾向呈显著负相关。4、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预测效果显著。积极情感、归因方式的努力倾向对自我价值感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消极情感和归因方式的情境倾向对自我价值感有着负向的预测作用。5、归因方式可以直接影响自我价值感,也可以通过情感幸福感为中介间接影响自我价值感。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专业差异;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关系密切;情感幸福感在自我价值感与归因方式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