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尊严死的立法基础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延长了人的生命,却也引发了因无效治疗带来的对生命末期质量和人格尊严保护问题的拷问。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面对高昂、紧缺的医疗资源带来的压力,尊严死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中国社会并引发关注,历年两会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尊严死相关立法,但是对于我国是否具备尊严死的立法条件,至今尚欠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探寻尊严死概念的起源及发展,否定了单纯将尊严死界定为拒绝维生支持这一做法,并立基于本土化语境对“尊严死”一词进行概念重构,并与安乐死、医助自杀、生前预嘱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第二部分是分析尊严死的法理基础,指出尊严死的权利基础是各国际人权公约、各国宪法所规定之生命权与自由权,在医疗语境中反映在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之上,并且要受到公共利益原则、法律父爱主义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三方面的克减。本文第三部分从文化层面分析了儒、道、释三家的生死观以及传统孝道文化,指出儒家“乐生忌死”的观念有碍人们正视死亡,而传统的孝道文化亦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束缚着患者家属的选择。本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尊严死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尊严死立法是否会引发或加深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第五部分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L市近700名民众进行了社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已经有相当部分民众表示出对尊严死理念的认可和支持,并希望通过立法来保障这种选择,但是在作为患者家属这一角色时依旧受到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最后,本文认为尊严死的立法基础在文化上的桎梏仍有待破除,尊严死立法条件是否满足取决于立法者对尊严死立法的功能定位。
其他文献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其思想体系庞大宏伟,被公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开始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的状况,并就此发表了许多著作和文章。这些文章和著作里蕴含了哈贝马斯的“民族国家思想”。哈贝马斯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当代民族国家的危机凸显,如管理能力的弱化、民族国家集体认同的淡化
为探讨结构形式对舰船舷侧复合装甲结构抗穿甲性能的影响,采用均质钢板前置和后置复合材料板分别模拟舰船舷侧外设和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结合低速弹道冲击实验,分析和比较了两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情感教育在这门课程的运用尤其重要。它是指道德与法治教师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依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以培养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引导积极作用,促使学生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国家在世界舞台争取和维护利益的重要手段,边境作为政治和地理相互参与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联系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处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向西和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边境以牧业旗县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多为贫困旗县。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内蒙古边境旗县成为中国与欧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阵地,既有机遇与挑战,又集贫穷与
《古今集》中的比喻受到了《万叶集》和中国诗歌的多重影响。它在继承《万叶集》的诗思和从中国诗歌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又融入了平安时代的文化与地理等各种因素,最终形成了自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司法队伍的内生动力活力充分激活,法官
近年来,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信息化,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以“两抢一盗”和诈骗为主要代表的传统侵财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团伙化、地域化的特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具有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犯罪活动流窜性强、反侦查程度高等特征,对于传统的信息获取、侦查审讯、证据收集、人员抓捕以及追赃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已经成为广东沿海,大中城市
古代画像石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极易损坏,而且一旦损毁将不可再生。手工修复过程不可逆,效率低下且风险极大,将计算机图像修复技术应用于画像石的保护修复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污水的排放量随之增加,如何降低污水运行成本成为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以工厂实际运行的IC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调进水温度、低调pH值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使得“汉语热”持续升温。出于对汉语这门独特语言的兴趣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求,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迅速增多。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出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志愿者们只有较好的适应了赴任国的生活,才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对赴任国的跨文化适应则成了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对于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虽不少,但多集中于东南亚国家。格鲁吉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