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S320C6678的SAR/InSAR实时成像算法与实现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1],能够获得对地观测的二维高分辨图像,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遥感、资源勘探、军事侦察等领域。干涉SAR(Interferometric SAR, InSAR)在SAR的基础上,增加一幅天线,可获得地面的三维数字高程图,提供比SAR更丰富的观测信息,所以研究SAR/InSAR成像实时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SAR/InSAR成像算法复杂,数据交换频繁,相应的实时处理系统要求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大数据吞吐量。本文根据高速平台SAR/InSAR成像处理的特点,设计了基于TI最新的TMS320C6678多核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a Array)的硬件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速平台SAR的R-D(Range-Doppler)成像算法并进行了软件仿真,而且分析了单航过模式下近似成像对干涉处理的影响。硬件算法实现时,通过Share Region编程方法及高效的多核任务分配和数据存储结构,有效规避多核访问外部存储冲突,大幅降低了数据转置时间消耗,提高了多核并行处理能力和实时处理速度,并通过两路DSP乒乓处理,保证系统连续出图,最后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SAR/InSAR实时成像处理性能。
其他文献
本课题受东南大学雨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委托研发。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计算机的诞生及其迅速发展。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使得对计
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终端直通的无线通信技术,即需要通信的两个设备之间不需要基站的转发而彼此直接通信,但基站仍与D2D通信的用户之间保持控制信息的传输,实现干扰控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SAR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使得基于SAR图像的自动目标识别有了更广阔的应用范围。SAR图像的自动目标识别需要
Web服务作为一个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具有松散耦合、跨平台、跨语言等特点,它可以促进各种商务系统、企业系统的集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web服务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Ad hoc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如何在Ad hoc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整个网络所能提供的服务类型的总体框架
IEEE 802.15.4是在低速率应用需求背景下产生的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具有低功耗、低数据率、低复杂度、近距离和低成本等特点。它主要支持低速率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
生物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自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与传统的识别方法相比,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不存在携带不便、丢失、遗忘的问题,而且伪造极其困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过渡到数字监控系统,并继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目前,视频监控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由于具有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频谱效率高等优点,已被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