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1月1日起,以财政部2012年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这一文件为指引,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建设,以及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加强廉政防腐建设的决心。这项制度的实施无疑有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的识别、预警与治理。据此,作为最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地方财政部门,构建自身的地方财政内控制度将成为必然。本文立足于为地方财政部门内控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地方财政内控制度制定、地方财政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地方财政内控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不能简单地用包含与被包含来定位两者的关系,而要从风险管理的战略高度来制定地方财政内控制度,要有风险组合观。然后,本文从内控目标、原则、假设等内控元素阐释了地方财政内控理念:指出了内控建设的五个目标;从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方面设计了内控原则;将控制实体、多重人性、不串通和可控性作为内控四大假设。接着,以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三个财政业务模块为例,从业务目标、风险节点、风险控制和业务流程图方面,具体描绘了地方财政内控制度的业务管理流程。为了有效地识别、筛选、评估、管理地方财政风险关键风险点,本文引进了系统工程学中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等级全息建模(HHM)框架,以及风险过滤、评级与管理(RFRM)方法,尝试使它们能在地方财政风险管理中能得以应用。(HHM)框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从广度和深度全面地识别出一个复杂系统的风险源。本文构造了地方财政内控HHM模型,从地方财政部门的九个大视角方面列举了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的风险情景(子视角),即风险源。为有效地锁定关键风险,本文提出了适合地方财政部门的FRFM方法,具体设计了五个步骤,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以期能够为地方财政风险情景过滤、评级提供依据。最后,将能力成熟度引入地方财政内控中,制定不同的能力成熟度等级、能力成熟度标准与评分区间,将财政主要业务模块作为内控评价的焦点,按照五要素综合评价内控等级。对于等级较低者,本文还提出了内控能力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