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韵”与“味”的本义及发展,“韵”与“味”的合流作了梳理。认为两者的合流是必然的。在此基础上,对整个“韵味” 论的发生、发展进行阐述,认为“韵味”论肇源于先秦时期的“味”论,刘勰的“馀味”说和钟嵘的“滋味”说是“韵味” 论产生的基础,晚唐司空图真正确立了“韵味”论在诗学史上的地位,后得到张戒、严羽、王士祯等的发挥,王国维的“境界”说使“韵味”论得以延续。
通过论述,文章认为“韵味”具有诗歌审美的本体内蕴,是多向度、包容性较大的审美范畴。它在当代语境中也与文艺审美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沟通功能,为传统诗学的现代性转换带来便利,用“韵味”论来贯串味论诗学的研究更为符合我国传统诗学的实际,也更有利于其研究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