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解毒、通络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最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该病的临床表现具备炎症性肠病的特点,可见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或伴腹痛、发热等症状.该病常突然起病,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倾向,少数病例急性暴发,病情凶险.由于该病治愈难度大,且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西药在治疗该病上大多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反应多,部分顽固性病例疗效并不理想等缺点.因此寻找更为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显著优势,具有较突出的开发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前景.该研究在系统整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湿毒瘀滞肠络是UC反复难愈的病机关键,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祛湿、解毒、通络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创立溃结康的方剂组成.临床试验结果为溃结康祛湿、解毒、通络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率为:87.1%,固肠止泻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内窥镜检查、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苦口臭、下腹坠痛或灼痛、便常规、身热等疗效性指标,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粘液血便、口苦口臭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改善程度,P<0.05.在整个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溃结康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临床试验证明了溃结康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优于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药物固肠止泻丸.同时也证明了,祛湿、解毒、通络的治疗原则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正确性,反证了湿毒瘀滞肠络是UC反复难愈的病机关键.为探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其他文献
钱基博力图在近代出现的“文学”学科与古代学术传统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钱氏深入探讨了“文苑传”与“文学史”、“文史”与“文学史”的区别,确定了现代“文学”学科研
“隐喻”概念在当代历经了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向,在这一转移过程中解构主义的推力不可忽视。德里达通过“隐喻”开启了对哲学的双重解构:以“隐喻”来颠覆形而上学的根基,并以
身体是人类根本性存在的基础,在经历长期被鄙弃、压抑和遗忘的历史之后,在现代思想和日常生活中被凸显出来。随着文学批评的焦点从自足的内部研究向外部研究发生转移,身体成
简本《武王践阼》等的出土进一步证明西周时期存在大量铭文,而这些铭文实际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铭文的记录、叙事、美颂等功能以及警戒、诰勉、不朽等内容都深
“延异”(différance)是解构理论的一种重要术语,由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发明。不过德里达并没有为“延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一再强调“延异”“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概
“隐含作者”的概念一经布斯提出,便持续在叙事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同理论立场、观念在此不断交接、碰撞。究其原因,布斯建立这一概念,所立足的乃是其一贯的融通的
古代科举素有“衡文取士”之说,对此应作具体分析。在不同时代,文学在科举中所占的地位不一样。科举之“文”形式不一,如诗赋、八股文和策论等,相应的“衡文”标准也不一样。
作为人物存在的先决条件,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故事层面,身体是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的文化符号;在叙事层面,身体是具有重要的结构价值的叙事符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以汉语中的副词“横竖、高低、反正、死活、好歹”为考察对象,对其构成方式、语义内涵、组合规则等进行认知解释。涉及的理论有概念合成、原型
“不经常”和“经常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异同:在层次构造上,后接VP后,前者的结构为[[不[经常]]VP],后者的结构为[经常[不[VP]]]。在句法功能上,二者都能在VP前作状语,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