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残留与人身健康的问题已成为一个让人类担忧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对几种常用农药(戊唑醇、百草枯、辛硫磷、丙森锌、吡嘧磺隆和阿维毒死蜱)与人体血清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医学中农药中毒急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几种常用农药的光谱特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获得了不同农药在紫外可见区域内都存在各自的特征吸收峰,不同农药的峰值个数和峰形都不相同;通过荧光光谱技术获得了不同农药在不同激发波长下存在的荧光区域不同,不同农药的最大荧光峰值不同,所对应的最佳激发波长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农药定性分析做参考依据。(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对农药与正、异常(高糖、高脂)血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正、异常血清的吸收特征峰都在278nm处,农药的加入使血清的吸光强度下降。不同浓度的农药与血清作用后吸收峰值产生偏移现象,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农药浓度值与吸光度的关系模型,可为血清农药残留做定量分析。(3)通过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农药与血清作用的光谱特征。通过研究获得了农药作用前后对血清产生的变化,血清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90nm,峰值位置为336nm。戊唑醇的加入使血清的最大荧光峰值红移3nm(336—339nm),百草枯的加入使血清的最佳激发波长红移至295nm处,同时农药的加入使人体血清的荧光强度都有明显下降。结果可为血清农药残留定性分析做依据。(4)基于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技术对农药与血清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波长差为60nm、70nm、80nm时,农药对血清的荧光光谱影响较明显,峰值红移或蓝移较大。在恒波长差15nm和60nm下,农药对血清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都有影响。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得出,血清有两处荧光峰,峰值为334nm和336nm,所对应的激发波长分别为260nm和290nm。血清中加入农药后,农药对血清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作用,同时改变了峰值位置以及荧光峰所对应的激发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