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杆状病毒高效筛选方法的建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率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系统,其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分析、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构建BEV的过程中,重组病毒的空斑筛选操作技术性强,效率低,成为了制约BEVS发展的瓶颈步骤。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筛选重组病毒的新方法:利用杆状病毒gp64表面展示系统,在重组病毒表面展示标签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筛选出重组病毒。本实验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转移载体gst-gp64-rfp-pFastBacl,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构建重组杆粒gst-gp64-rfp-Bacmid。同时构建了两个对照重组杆粒:gp64-rfp-Bacmid,gst-rfp-Bacmid。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最大发射波长583nm,最大吸收波长为558nm)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外源基因rfp在sf9细胞内表达。利用RT-PCR对外源基因gst-gp64、gp64及gst在sf9细胞中的转录情况进行检测,扩增出目的片段。证明rfp、gp64、gst及gst-gp64融合基因在sf9细胞内进行转录。三种重组病毒液分别通过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medium,收集流出液和洗脱液并分别感染sf9细胞。两个对照重组病毒液经过亲和层析后的流出液重感染sf9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有红色荧光,而洗脱液重感染的sf9细胞没有观察到荧光。说明只表达了GST蛋白或gp64蛋白的重组病毒没有吸附到GST亲和介质上,无法通过GST亲和层析筛选。gst-gp64-rfp-Bacmid的病毒液通过GST亲和层析介质后,流出液重感染的sf9细胞没有观察到荧光,而洗脱液重感染后观察到sf9细胞有红色荧光。说明表达了GST-gp64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由于在病毒表面展示了GST标签蛋白,可以被吸附到亲和层析介质上并通过洗脱收集。因此,在构建BEV时,将gst-gp64融合基因与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同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同源重组后,即可利用GST亲和层析凝胶介质直接从重组病毒和野生病毒的混合液中通过亲和层析筛选出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这将大大提高构建BEV的效率,促进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其他文献
“留白”最早产生于中国的国画艺术,指的是画者人为地在某些地方留出空白,追求整体画面的虚实相生,使得有画处和无画处相得益彰。留白艺术后来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如书法、阅读、摄影等等。进入教学领域后的留白艺术运用广泛,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践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论文从教学留白艺术的理论概述、留白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留白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及运用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出发,在对小学
目的:通过对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
以2004-2014年广东水稻成本收益数据为基础,采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区域间水稻成本收益,以及水稻与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广东水
全光纤电流传感器(AFOCS)是一种基于法拉第效应的电流检测装置,可消除磁饱和现象,频响范围宽,故障响应快,是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必须的感知器件。由于存在动态范围较小、
<正> 削壁崩崖夕照红,一图磅礴水流东。碧空作帐云为幕,江上千家画幛中。 (?)髻方头蚂(虫另)身,挂刀形似越中人。扣钟击鼓花山道,百里壮瑶舞绿筠。——题左江岩画岩画集中的
物质成瘾是一个国际难题。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物质成瘾可能和反转学习的损伤有关。反转学习要求个体对变化的环境作出适应性反应。对物质成瘾者的研究发现,成瘾者的反转学习相
船用螺旋桨是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目前加工螺旋桨的主要手段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柔性高等优点,正逐步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将工业机器人应用
对50%虎蛙等几种药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虎蛙EC对水稻二化螟有良好的防效,与5%氟虫腈SC防治效果相当。
我们人类教学产生并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次次的转变,近代教学所用的工具也从黑板变成书写白板,后来又演变成电子白板,现在已经流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经过近几年的创新
前言 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很多机制参与。一般认为,由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所介导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生物学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