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直写三维微结构与液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加工出多种微结构来更好地控制液体的润湿性。同时,借助液体润湿性引起的毛细管力,也可以控制微结构的变形,制备复杂的三维结构。基于双光子聚合(Two-photon polymerization)的3D打印(TPP 3D打印)技术(又称激光直写技术)是目前制备三维微结构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制备出许多其他手段难以制备的三维复杂微观结构。但是受其体素(打印时三维空间的最小形状和尺寸)等方面的限制,这种技术依旧不能直接制备出许多复杂的微结构。本课题研究了三维微结构与液体的相互作用,借助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常规手段难以制备的多重凹腔结构,并利用这种结构来控制流动相的排斥和黏附行为。在此基础上借助液体的毛细管力来调控三维微结构的变形,制备出更加复杂的微结构并实现其可逆变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自然界的跳虫皮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微观三重凹腔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对液体的抗压能力。该结构可以实现室温下对几乎所有液体的排斥,并且不依赖表面修饰。除此以外,可以在多种基底上制备该结构,包括柔性的聚酰亚胺膜、硬质的硅片等。在该结构上制备平行的微通道可以有效地控制液体的毛细管力,实现液滴定向流动。探索了该结构在电子器件的防水防污、光学显示、高通量生化检测、微流体传输等方面的应用。(2)理论分析了多重凹腔对液体黏附的影响。通过对凹腔结构的大小和间距的调控可以控制其毛细管力,从而同时实现了对油和水高黏附力和高接触角。这种结合了跳虫皮肤和壁虎脚的功能的结构在液滴转移、液体微阵列生成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证明多重凹腔结构能够在空气和液体中排斥另外不相溶的一相。通过对凹腔结构的柱状部分横截面形状的设计,使其可以在液体挥发时发生变形。这种由毛细管力诱导变形的结构可以在部分液体中恢复。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液体排斥和铺展的可逆调控。(4)在TPP 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引入的非对称打印,实现结构的定向弯曲控制。该结构能在毛细管力作用下实现定向的二次变形,从而得到更加复杂的三维微结构。此外,该二次变形的结构可以以在部分液体中恢复。结合非对称结构设计与毛细管力的TPP 3D打印加工可以在液体定向流动、液体智能排斥、4D打印等方面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对本所12名职工分别补充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8人)和硒蛋氨酸(4人),每组男女各半。实验膳供给硒量男女分别为48.3±20.2和42.8±20.4μg/日。实验结果表明:不论补充哪一种形式
企业的价值链活动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和普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流为主的虚拟价值链始终贯穿于电子商务过程中,因此研究虚拟价值链的构建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电子商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生活中大量的手工操作逐渐被计算机操作替代,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支撑这些应用软件的是后台种类繁多的应用系统,这些
近年来,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强烈,大量的网络节目应运而生,文化知识类网络脱口秀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典范。这些新兴的文化知识类网络脱口秀节目为人
文章采用理论和实证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灵活就业的产生和发展,揭示我国灵活就业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并提出灵活就业政策应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定位。研究
研究背景心肌肥厚(myocardial hypertrophy)是心脏在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增加时的代偿性反应,可减少室壁张力与心肌氧耗,是维持心脏功能正常的重要机制,也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
在恩施高硒及邻近地区选择了高、中及低硒三个试验点,各点间的距离不超过20~30公里。低、中及高硒点成年居民年平均硒摄入量分别为66.3,196.4及1338.4μg,组织中硒含量随硒摄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40日龄的水禽,以番鸭为主。该病毒的感染主要影响
a-亚麻酸是人体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由于大宗油料作物种子油脂中ALA含量普遍较低,所以探寻新的种质资源,了解a-亚麻酸形成
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新时期结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音乐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