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可塑性的磷酸化模型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塑性(Plasticity)是指在外界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诸如生长、发育、疾病与外伤,组织细胞有能力改变其自身功能状态。神经系统可塑性主要是指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作用后引起的神经系统自我变化。有关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对现代医学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脑损伤后的恢复以及学习记忆过程是现今研究最广泛的神经系统可塑性行为。LTP(Long-term potentiation)和LTD(long-term depression)是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的两个主要形式。在刺激信号影响下出现的突触后细胞长时间兴奋。电位出现长达数天乃至数月的振幅增大现象称为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突触后电位出现长时间的振幅降低现象称之为长时程突触减弱(LTD)。NMDA受体和AMPA受体是位于质膜上的两个谷氨酸受体通道。其中AMPA受体影响着质膜的电位,从而控制NMDA受体的开放。NMDA受体是胞内Ca 2+的主要来源。在神经细胞中活跃着大量的酶,例如PKA、PKC、CaMKⅡ等。它们的活性受胞内浓度的调节,同时这些酶可以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于质膜上的一些受体通道(如NMDA、AMPA受体通道),从而影响通道的电导率,对可塑性现象的形成起关键作用。Ca 2+在此背景下,我的工作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神经系统可塑性,以便从质膜受体通道磷酸化的角度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形成机制。具体工作如下:考虑到AMPA受体有两个位点的磷酸化影响其电导率,起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的酶共有三种,设计一个数学模型把酶和处于不同磷酸化状况的AMPA受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了AMPA受体的磷酸化模型。以此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AMPA受体电导率与Ca 2+浓度的关系,再对Ca 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模拟出了LTP曲线,得出符合神经系统可塑性机理的结果,说明了谷氨酸受体磷酸化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关系。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低氧和亮氨酸干预下耐力运动大鼠左心室肌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的活性变化,探讨低氧和亮氨酸干预对耐力运动大鼠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调控情况
目的:定量分析设备科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在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与实际意义,提供人员配备最佳参考方案。方法:基于2006—2008年上海部分医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调研数据,依据统
本次试验是利用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针对高校内部的人事信息的管理工作数据繁杂,工作量大进行的试验。高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人事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
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TeO2-BaO/BaCl2系统玻璃,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透射电镜等考察了该系统的成玻璃性和析晶性能,探讨了玻璃的网络结
以闵浦大桥主桥斜拉索施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度双层钢桁组合梁结构公路斜拉桥超长、超重斜拉索的安装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根据不同索长、索重以及锚固形式,介绍了采用软牵引
以氯化锶、硝酸铋和钛酸丁酯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配制了稳定的SrBi4Ti4O15(SBTi)前驱液.采用层层快速退火工艺,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a轴取向增强的SBTi铁电薄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