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回顾性研究了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对不同分子分型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区别。方法:病例来源选择2014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中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病例总共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6.4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在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后行基因检测,根据选择放疗治疗或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分为单独行放疗治疗组(RT组)和联合治疗组(TMZ组),后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再分为:TMZA1组、TMZA2组、TMZ A3组、TMZ B1组、TMZ B2组和TMZ B3组。前者进行单独调强放疗,后者在放疗的时候加替莫唑胺辅助治疗。结果:本研究将RT组和TMZ组患者术后完成辅助治疗3个月复查颅脑平扫加增强MRI结果以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TMZ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分别都要强于RT组。TMZ A1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分别都要强于TMZ A2组。TMZ A1组的治疗有效率强于TMZ A3组,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不具有可比性。TMZA2组和TMZA3组两组间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差别不大。TMZ B1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分别都要强于TMZ B2组、TMZ B3组。TMZ B2组和TMZ B3组两组间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差别不大。在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方面,TMZA1组分别长于TMZA2组、TMZA3组,TMZA2组和TMZ A3组间区别不大。在无进展生存时间方面,TMZ B1组分别长于TMZ B2组、TMZ B3组,TMZ B2组和TMZ B3组间区别不大。在总生存时间方面,三者之间区别不大。结论:1.在不同分子分型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术后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术后单独行放疗治疗的患者;2.在不同分子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替莫唑胺辅助治疗中,IDH突变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IDH野生型或未定型更加显著,但IDH野生型和未定型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别,因该组数量较少,结论暂不明确,该结论要更多的对照病例的证明;3.在术后放疗及替莫唑胺辅助治疗的不同分子分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IDH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比IDH野生型或未定型长,在术后放疗及替莫唑胺辅助治疗的不同分子分型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IDH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IDH野生型或未定型长,但IDH突变型、IDH野生型和未定型三者的总生存时间区别不大,可能是因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生存期较胶质母细胞瘤长,本实验未能更长的时间对该类别患者进行随访所致;总之,本回顾性研究提示我们使用替莫唑胺对IDH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或IDH突变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行个体化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生存期和预后,但是由于样本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数量小,随访时间短等因素,上述结论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