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调查的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旅游消费需求转型驱动着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乡村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重构”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也为乡村地区带来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影响,目的地人地系统发生深刻变革,成为人地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因此,如何应对旅游发展及其影响,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陕西大秦岭是典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本文在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对典型旅游节点一金丝峡景区小河流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旅游乡村视为局域社会-生态系统,以旅游影响作为系统的扰动因素,从适应性出发探究旅游发展条件下乡村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态系统变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1)旅游对小河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扰动存在风险和机遇两种类型,机遇在于改善农户收入、劳动素质等,风险在可用土地、森林资源、生活环境、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退化。总体来看,风险变化大于机遇,系统脆弱性增强。(2)农户层面社会-生态系统适应行为主要有:旅游参与,外出务工。决定适应行为的适应力主要由劳动力总量、户主文凭、房屋、邻里关系、对机遇的认知能力和地理区位等因子构成。适应行为是在“权利结构”变迁背景下,由农户生存需求驱动,风险和机遇认知基础上趋利避害的行为。(3)旅游为系统发展带来新机遇,能够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和劳动力素质来影响系统适应性;影响程度因农户区位分布、可达性、经营面积、旅游就业人数、户主文化程度、经营年限以及生活方式偏好而异。农户参与旅游产业的行为是在其在农业衰退与旅游业兴起情境下基于社会理性的选择,家庭伦理、乡土情结、生活方式偏好及“从众”心理等是农户适应发生与否的关键变量,社区制度是推动力,农户资源(适应力)是其响应效果的决定因素。文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增强旅游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降低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建议。本文通过“分析范式+典型案例”的模式,探索了社会-生态系统和适应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案例研究表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深化旅游地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的内容;文中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也可望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型人才。基于这些理念编写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高中化学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产业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已上升至第二位,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信息网络正在对人类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型劳动者是信息网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建立起了完善的、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较高质量的统一,促进了经济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与普通教育在法律上相提并论的教育分支系统之一,但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原因何在?结合对苏州市区职业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认为教育
有机光电材料在有机光伏电池、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以及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因为价格低廉、质量轻、弹性好、容易加工等优点受到
从废弃食用菌培养基周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与26SrDNA序列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的同源性较高,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伴随着计划经济而产生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二元结构把我国公民的户口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且户口属性背后附加的权利和福利差异巨
目的 研究茄科酸浆的药用成分.方法 应用UV-VIS和HPLC对酸浆浆果和宿萼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 酸浆浆果及宿萼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193 7和8.186 9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导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思路,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保证。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
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本论文透过一个特定的视角——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应用于现实人生,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构建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