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埕东油田位于沾化凹陷北部埕子口凸起上,由埕21断层分成东西两区,本次研究的西区具有东高西低的构造格局,目的层馆陶组馆下段8-10砂组地层具有油水关系复杂的特点。在多年开发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有待解决,主要有表现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储层认识程度低,部分砂层组未细分,沉积构造对油水分布的控制认识不清等。埕东油田西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洪水期和枯水期辫状河等沉积类型,发育于古潜山之上向上储层广泛发育并呈现继承性特点;辫状河砂体规模大,心滩分布于广阔辫状河道中间,剖面上呈砂包泥,泛滥平原沉积零星分布于多期河道叠切的侧缘。由10砂组到8砂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形成了明显的退积式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区域背景资料、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开发动态资料、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河流沉积学理论和现代沉积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测井解释技术、水驱油模拟实验技术、岩心分析技术等为手段,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储层构型,非均质性及其水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的研究。应用建筑结构分析法,对辫状河储层进行了研究分析,明确了辫状河构型界面,划分出了构型要单元类型并总结其特征,确立了构型要单元划分与识别标准,建立了构型要单元控制下的辫状河砂体展布模型,对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立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模型。在构型模型和非均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水驱油非均质模型为原型,运用水驱油模拟实验的手段来研究来研究剩余油的成因类型、分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