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可能”含义的“見える”同“見られる”意思相近,它们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很难区分,“見える”是表达“自然而然进入到某种状态之中”(森田2007),具有特殊形态,且具有自发性的自动词。“見られる”是由“見る”添加表达可能的助动词“られる”而派生出来的“可能动词”。本文将引用仁田(1997)的句式结构,利用拥有一亿语料数据规模的在线语料库“中纳言”,对照“見える”“見られる”的语例,明确二者在限制性状语(张2018)上的共现限制。本文结构如下:第1章,陈述研究动机和目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第2章,陈述限制性状语的定义,以及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第3章,介绍在以往前人研究中所阐明的二者的异同,然后指出遗留问题点。以往的研究中对于“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分析是根据具体语境明确得出了有可替换的情况和不可替换两种情况。但是,以往的研究当中,对“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句式上的异同分析还不是很充分。第4章,限制性状语划分为“程度性修饰语”“数量修饰语”“频度修饰语”“时间关系修饰语”“针对主体修饰语”“状态修饰语”“结果修饰语”,本章将对它们共现关系进行考察,明确它们的共现限制。第5章,根据共现限制的结果,从词汇分类的观点,对可以共同修饰二者的“程度性修饰语”“数量修饰语”“频率修饰语”中的词汇形式进行分析。第6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1.关于“程度修饰语”,在用动词和指示词表达的“程度修饰语”中只有“見える”“見えた”。用副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修饰的时候,使用倾向也是“見える”“見えた”更强。从状语的词性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在用“程度副词”进行修饰时,二者可替换,但是在使用与人心里、身体相关的“程度副词”进行修饰时,使用“見える”“見えた”。② 在使用与颜色、形状、人的身体相关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时,二者可替换,但是如果在人的状态、心里相关的情况下和接尾形式“?っぽく”、否定形式“?ではなく”、语法形式“?やすく”的情況下,使用“見える”“見えた”。③在使用与位置关系、状态相关的形容动词的情况下,二者可替换,但是使用与颜色和人的状态、心里、身体相关的形容动词进行修饰时,使用見える”“見えた”。如果是外来语的形容动词情況下,只能使用“見える”。2.关于“数量修饰语”,“見られる”“見られた”的使用远比“見える”“見えた”频繁,在用形容词修饰的情况下,只能使用“見られる”“見られた”。但用副词、数词修饰的情况下,“見られる”“見られた”的使用倾向较强。表达“数量修饰语”的副词、数词只存在共现限制上的数值差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見える”“見えた”和“見られる”“見られた”可以替换。3.关于“频度修饰语”,“見られる”“見られた”的使用更为频繁,另外,一般只用副词来表达“频度修饰语”。关于副词的共现,在“見える”和“見られる”文中,只存在共现限制上的数值差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見える”“見えた”和“見られる”“見られた”可以替换。4.关于“时间关系的修饰语”,“見える”“見えた”和“見られる”“見られた”的语例都很少,这也说明二者接“时间关系的修饰语”的频率很低。5.关于“状态修饰语”,只出现了“見える”“見えた”的语例。出现了“見えた”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見える”的这样一种时态上的差异。6.关于“针对主体的修饰语”,只出现了“見えた”的语例。是与“見える”的时态上的差异。7.“结果修饰语”的情况下,根据这次调查,没有发现“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语例,所以二者都无法接“结果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