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及速度有效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速度限制是速度管理的核心,对交通流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一直被视为交通工程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管欧美发达国家对该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掌握了限制速度对交通流某些方面的影响规律,但一些关键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一些成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限制速度对交通流相关方面的影响,旨在探明限制速度与交通流的百分位速度、离散性、运输效率、安全性和燃油消耗及碳排放的定量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限制速度值确定方法和有效速度控制措施。
  构建了运行速度(V85)、重车速度(V15)和交通流平均速度(V50)与限制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具有自动识别车辆类型的交通数据采集仪,收集了国内多条高速公路的不同限制速度路段、不同V/C比状态下的车辆速度,采用SPSS分别构建了V85、V15和V50三个百分位速度与限速值的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V85、V15和V50均与限制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V85与限制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最高,V85随着限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运行速度(V85)通常会低于限制速度,V90接近或低于限制速度值。这一发现与国外的研究结论是不同的,说明我国的驾驶员速度选择行为受限制速度的影响较大。
  分析了不同限制速度对车速离散的影响以及不同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影响。通过实地试验连续收集同一车流经过不同限制速度值下的交通流速度数据。运用统计学离散指标结合交通特征的描述方式,分析了不同限速值对车速离散以及通行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限速值的增加,交通流速度分布范围变广,速度变得离散。限制速度越高,速度分布越离散,造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大小型车的在速度分布区间内的分布比例与小车超速比例。自由流状态下,限制速度值提高对运输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平均速度的提高方面,而在非自由流状态下特别是交通量高峰时段,限制速度提高对运输效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整体速度的提高,还同时表现在流率水平的快速提升。
  深入剖析了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由于限制速度、驾驶员速度选择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为了深入剖析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构建限速与安全的关系框架,解释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是驾驶员风险稳态的速度激励、风险感知缺陷以及速差耦合作用的不良后果的理论观点。以能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限制速度执法强度修正系数,构建了高速公路事故死亡率与限速的关系模型;以我国近10年的交通事故历史数据和高速公路运输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事故率、死亡率和交通流相关速度进行统计评估,建立了高速公路事故率和死亡率与交通流速度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和死亡率均与整体交通流平均速度和重车平均速度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整体交通流的平均速度相关性较弱。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高速公路事故致因的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构建了限制速度对燃油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模型。分析了高速公路上车辆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影响因素,通过实地实验收集了客货两种典型车辆在高速公路的不同纵坡、不同速度条件下的燃油消耗数据,以能量守恒原理和汽车运动学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与速度的关系模型,采用本文构建的V50与限制速度的关系模型,评估限速对燃油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特定的车辆类型和载重量情况下,车辆油耗或碳排放主要受车辆运动速度的影响。道路上的限制速度和强制执行政策将影响驾驶员对速度的选择,限制速度对车辆燃油消耗或碳排放的影响是整体性的;随着限速值的提高,车辆油耗和碳排放量均有相应的增加,小车油耗的增加幅度高于大车,且高于限速提高幅度。
  提出了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值确定方法和有效速度控制策略。全面分析了驾驶员超速行驶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导致驾驶员超速行为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分析了基于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确定限速值的理论依据和局限性,提出了部分权重确定条件下高速公路限速值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驾驶员适应机制的高速公路速度有效控制策略。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构建了高速公路限制速度对交通安全和非安全方面的定量模型,揭示限制速度对特征速度、速度离散性、运输效率、安全性、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限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摘要】“东江文化”有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改革创新、锲而不舍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教育资源。就我校当前德育内容和目标情况来看,需要基于本土红色资源积极地进行挖掘德育精髓,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使东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新的德育价值,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所以,依托“东江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势必将“东江文化”深深地融入在我校的德育中。【关键词】时代新人 东江文化 红色教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少年儿童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少
期刊
路面刻槽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可恢复旧面层宏观纹理构造、有效提升湿滑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故飞机跑道常采用路面刻槽来保障飞机雨天起降安全。路表排水效率是影响刻槽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有实验手段可以直接对刻槽路面的排水效率进行测量,但在对不同槽型、槽宽、槽深的刻槽路面进行设计筛选时,受限于时间以及经济成本,直接测量排水效率的实验方法难以对各种方案一一进行对比测量。已有学者建立了轮胎-水-刻槽路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落实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学生有了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应当顺应政策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文对双减政策落实后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体育;教学策略双减政策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受学校、社会、家庭的关注。体育教育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课程,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体育教育属
期刊
摘要:从1960年代,对于语篇衔接的研究开始增多,与此同时,有关于语篇衔接在英语教学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高中英语,尤其是读后续写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训练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在因为读后续写对于学习的促进租用,在高考的试卷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来说,语篇衔接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学生相关能力不佳。本文对语篇衔接进行了简单介绍,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语篇衔接对读后续写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衔接;读后续写引言: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语篇衔接,正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彰显时代气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教师关注的核心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教学的重要思路。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导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联系性,给学生的实际学习素养发展造成了不小阻碍。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需要保持教学智慧,将语文教学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看待,促使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实践策略
期刊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体魄,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后养成工匠精神、体育竞技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可避免学生训练不积极心理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应当融合德育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传达体育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在阶段性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基于此,文章就游戏教学对中职学生体育精神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中职;体育精神引言: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个性化的训练游戏,在精心的设计、策划中融入关键性体育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中职学校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中职学校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意境创设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音乐;意境教学一、用故事情节导入情境如果能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爱学的激情。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谈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如:在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生活中学生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是陌生的,在教唱前把王二小
期刊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兼具高强度、抗裂性及耐久性等优异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是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打造“百年、品质工程”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环氧树脂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有着优良的韧性,对混凝土的强度、抗裂及耐久性能具有提高效果,基于此本文开展了环氧树脂增强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试验研究。  首先对环氧树脂增强混凝土的强度进行研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现有的停车位资源与停车需求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停车难”问题日益严峻。与此同时,城市各用地类型的停车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利用不均衡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利用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化停车需求规律,采用共享停车的方式对现有配建停车位时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困境。  本文以居住区和毗邻的商业区为研究对象
学位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足球游戏开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协调紧密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提升和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因而紧抓3-6岁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将“亲子足球”带入校园,走进班级,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一:通过观摩游戏,让家长了解足球1.调查记得在孩子们刚刚入园时,就对家长们进行了调查,家长则表示“在幼儿园玩足球?不行,不行,那么小的孩子,伤着了怎么办?”,“我们又不准备让他当足球运动员,干嘛这么小就踢足球。”……2.观摩活动通过调查,了解了家长的想法,知道对于开展亲子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