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科学地评价武钢常用炼焦煤的相关性能,本课题主要是以武钢煤种细分标准为基础展开研究,对煤种细分中的11类煤种取出有代表性的煤进行全分析,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煤质构成特征,结合2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研究分析得出武钢常用炼焦煤特点是煤种多、杂、性能不稳定且混配现象严重。本课题对各单种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焦炭质量进行分析,得出当Rmax在1.15%~1.35%范围内,对应的焦炭热强度较高;由煤的显微组分实验得出武钢常用炼焦煤的镜质组含量较高,壳质组含量较低,丝质组含量中等,并对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结果进行计算活惰比,无论煤的变质程度如何,煤的活性组分均比惰性组分高,武钢使用的炼焦煤活惰比均在1.00~3.00之间,结合活惰比与焦炭质量分析得出活惰比在1.40~1.80范围时对应的焦炭热强度较高,活惰比高于1.90时的单种煤其热强度较低;同时对焦炭光学组织定量分析,得出焦炭抗碎强度与焦炭OTI是线性关系,比较焦炭热强度与OTI指数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不强。根据单种煤的性能研究结果,结合实际生产配比,用活惰比公式F(x)=∑fi*xi以及反射率分布区间拟定7个方案,炼焦实验表明,用合适的煤岩研究结果拟定配比其对应的焦炭质量较好,故使配煤反射率分布区间在1.15%~1.35%范围内,活惰比在1.40~1.80以内,即所得的焦炭质量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