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笺》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徐灏所著的《说文解字注笺》,是一部补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概说。叙述研究现状,作者概况,版本情况,编排体例和说解体例。第二部分:关于徐灏六书理论的研究,梳理了徐灏的六书观。徐灏反对段玉裁合体象形之说,提出了“造字因其形简略难明,故加偏旁建类”的辅助象形之说;抓住了指事字抽象和指画标识的关键性特征,但又认为除了点、横这样的指事符号外,一些有明确意义的独体字也可以充当指事符号,如“字”中的“子”,“看”字中的“手”等,致使指事和会意的分界不明;把会意分为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又有“凡取一字分析之,或诘诎之,皆会意”一说;他根据声符的功能差异把形声字分作两类,一类是声符兼表义者,另一类是声符不兼表义者;把省体归纳为二,一、省之而可识者,二、古籀本不省,后乃省之;他反对段氏以互训为转注,而以转体为转注;认为假借除了“本无其字,以声讬事”之例外,还可以“以形近相借”,也可“借他字之形以为此物之形,而兼取其声者”。第三部分:介绍徐灏对字形演变的看法。首先分析了小篆形体方正茂美之变,改形别字和隶体讹变引起的文字形体变化;其次概括了徐灏引用钟鼎文考察文字形体演变所取得的成就;再者,探讨了“两字皆无偏旁而各从其类以增之”汉字类化的条例。第四部分:介绍《徐笺》对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字际关系的阐发。第五部分:《徐笺》对《说文》的阐释。首先,分析了徐灏“凡说文二篆连属,其形相承,义亦相近者,皆本一字”之说;其例证“叒”、“桑”虽误,但并非毫无道理,如“晶”和“曐”,“采”和“番”皆本一字,后分为二;其次,分析徐灏对许慎立“句部”的看法,他认为许君立句部,是由于“其实于通例,末画一”也,实不必也;再次,分析了徐灏“许君用世俗通行之字”的观点;最后,探讨徐灏“篆下复举隶字”之说,这主要是针对《说文》说解出现的“连篆文读之”方可通晓的现象提的。第六部分:分析《徐笺》对《段注》的补订,分为三个部分,对《段注》字形说解的补订、对《段注》释义的补订以及《徐笺》分析形义之失。最后是结语,总结全文,并提出两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词汇量丰富的语言,表现之一就是存在大量的同义词。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两个可以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自由语素可根据表达需要,自由结合在一起构成同义复加
本文是一篇研究汉语形容词动相的语法论文。在对近八十多年汉语形容词体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形容词的动相结构特点。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20世纪是管弦乐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音响与音色越来越丰富,管弦乐的技法得到了极大的开拓,雷斯皮基是代表性的配器大师。作曲家在作品中采用的技法与处理复杂多变,运用得出神
随着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广泛使用,其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防治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2018,年10月17-20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办,文化遗产研究与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如何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河南省许昌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从陈年谷酒酒醪中提取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利用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甲醇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利用产酶发酵培养基培养产生纤维素
工会作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的组织,劳动者的代言人,旨在代表劳动者与企业主协商谈判,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作贡献
译者无疑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因素。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身份得以突显,译者主体性随之成为翻译研究的新焦点。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
<正>1试题呈现(泰州卷第25题)已知正方形ABCD,P为射线AB上一点,以BP为边作正方形BPEF,使点F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联结EA、EC。(1)如图1,若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求证:E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