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检测蒲参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bFGF及BDNF的表达,以及大鼠梗死区周边组织GAP-43及β-TubulinⅢ蛋白的表达,探讨蒲参胶囊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对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通过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高剂量组(250mg/200g)、中剂量组(125mg/200g)、低剂量组(62.5mg/200g)每日予灌胃给药1次,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采用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分别在术后第1d、7d、14d对梗死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并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测定血清中bFGF和BDNF的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术后第7d、14d各组大鼠梗死灶周边组织内GAP-43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蒲参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趋势,但效果不显著(P>0.05)。(2)与模型组相比,蒲参胶囊中剂量组第7天可明显提高外周血bFGF和BDNF的蛋白浓度(P=0.007,P=0.001)。(3)与模型组对比,蒲参胶囊中剂量组在术后7d时,可提高GAP-43和β-TubulinⅢ蛋白水平(P<0.01,P<0.05);中剂量组在术后14d,β-TubulinⅢ的蛋白水平也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0.05)。结论:蒲参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FGF和BDNF的表达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GAP-43及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蒲参胶囊可通过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进而达到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