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伴高碳酸血症(PaCO2≥70mmHg)入住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1.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1)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符合201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分组情况将所有入选患者按酸中毒程度分为:(1)pH<7.25组;(2)7.35>pH≥7.25;(3)pH≥7.35组。结果:1.基线资料:共有5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高碳酸血症(PaCO2≥70mmHg)接受NPPV治疗的患者符合条件,其中符合pH<7.25组10例(肺性脑病7例7/10,70%),符合7.35>pH≥7.25组41例(肺性脑病16例16/41,39%),符合pH≥7.35组6例(肺性脑病1例1/6,16.7%)。三组年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2=6.828,p=0.033),两两比较pH<7.25组与pH≥7.35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H<7.25组年龄平均水平高于pH≥7.35组,其余任意组别两两相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性别、神志状况、无创通气治疗前PaCO2值、Pa O2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血气指标比较:7.35>pH≥7.25与pH≥7.35两组治疗前后pH、PaCO2和Pa O2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H、Pa O2均有提高,而PaCO2降低;pH<7.25组,pH值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a O2和PaCO2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无创通气治疗有效的病人Pa O2和PaCO2治疗前后比较(p=0.01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转归:所有患者均能耐受NPPV,57例患者中51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无效。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87)。各组中有肺性脑病和神志清楚的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1.00和0.550),pH≥7.35组,成功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6例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pH<7.25组和7.35>pH≥7.25组各3例,每组中有2例合并肺性脑病。6例治疗失败病例中有1例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治疗好转出院,3例拒绝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后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放弃治疗,1例气管插管后因多种并发症治疗无效死亡。结论:NPPV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高碳酸血症(PaCO2≥70mm Hg)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动脉血pH偏低和(或)意识障碍的患者,NPPV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