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对于水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从资源、能源和环保方面考虑,则要求减少水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为解决这种供与求的矛盾和利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充分发挥煤矸石工业废弃物潜在胶凝性、解决由于混合材料粗放式掺入而造成水泥性能劣化的问题和缓解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本文研究了煤矸石的热活化工艺并确定了工艺参数,分析了热活化煤矸石的活性和热活化煤矸石-Ca(OH)<,2>-H<,2>O体系的反应特征,研究了不同活化方式的煤矸石对水泥水化的影响,探索了活化煤矸石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了活化煤矸石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通过试验表明,煤矸石中的活性组分是活性SiO<,2>和活性Al<,2>O<,3>;石膏可以激发热活化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并促进其与Ca(OH)<,2>二次水化反应;热活化煤矸石中活性成分的红外吸收峰峰位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发生偏移,非活性成分峰位不变;体系硬化浆体的水化程度越高,则抗压强度越高,活化煤矸石水泥体系比相应纯水泥体系的水化程度低;硬化浆体溶液中的碱度降低时促进C-S-H的溶解,碱度增加时阻碍C-S-H的溶解;探索了活化煤矸石中活性颗粒和非活性颗粒对水泥水化的作用机理;活化煤矸石促进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的发展并有利于提高抗折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不利于混凝土抗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