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s)具有光色可调,色彩饱和度高,半高宽较窄以及可溶液法制备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受到科研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基于此,量子点器件已被视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和固态照明的优秀候选者。制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红绿蓝三基色QLEDs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电子-空穴不平衡是影响QLEDs器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主要围绕器件中的载流子平衡这一主旨展开,分别研究了正置和倒置器件中的功能层材料的选择和器件结构的设计优化。我们通过优化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来调控氧化锌的浓度、尺寸、稳定性,并对量子点材料进行了基本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表征,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同时我们优化了正置器件中量子点的溶剂和氧化锌的厚度,我们发现当选择正己烷作为量子点溶剂,氧化锌厚度为70 nm时,红光QLEDs器件的整体性能最优,器件的电流效率达到8.9 cd/A。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p掺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正置器件中空穴传输层的导电性和空穴迁移率,降低了空穴注入势垒从而提高了红光QLEDs器件的整体效率。基于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作为空穴传输层的QLEDs器件,电子和空穴传输更加平衡,所以器件的电压降低,亮度提高,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提高。经过优化,当掺杂浓度为3.0 wt%时,器件的电流效率从8.9 cd/A提高到15.5 cd/A,外量子效率从6.58%提高到11.46%。我们还通过同时优化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来降低倒置蓝光QLEDs器件的电子传输势垒、提高空穴传输层的传输能力、缩小电子/空穴传输层的传输差距。因此,有效的电子、空穴传输提高了激子在量子点发光层的复合率,从而得到更高的器件效率。经过优化,当掺杂浓度为0.1 wt%时,器件的电流效率从2.25 cd/A提高到3.1 cd/A。优化后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从5.68%提高到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