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粘着斑激酶与p53对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以慢性和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病,可影响多个关节导致其破坏、变形,并最终造成身体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RA患病率为0.5%~1%,大量研究表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异常增生是RA发病的关键。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在肿瘤研究领域,FAK能通过其N-末端的FERM结构域与p53结合,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即FAK可通过抑制p53基因的表达来阻止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RA患者FLS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的特性,如进行性增生、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及转移的机制相似。我科前期研究表明,FAK在RA滑膜组织中表达量较正常滑膜组织显著升高,且通过抗风湿治疗后,可抑制FAK表达,促进FLS凋亡,这表明FAK在FLS的过度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有研究表明,p53缺失可能参与RA滑膜组织增生这一病理过程。那么在RA的发病过程中,FAK是否可与p53相互作用,使p53表达减少导致FLS过度增殖,从而参与RA的发病机制,值得研究。目的:1、通过体外研究FAK、p53在RA成纤维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探讨RA的发病机制;2、探讨FAK、p53对RA成纤维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RA提供新靶点。方法:1、取确诊的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2、对体外培养的RA患者滑膜细胞进行不同处理,分别加入TNF-α(10ng/ml)及不同浓度的蛋白酶抑制剂(MG-132)(1μM、5μM、10μM、20μM),48h后RT-PCR检测各组FLS上FAK及p53 m RNA的水平;3、体外培养的滑膜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蛋白酶抑制剂(MG-132)(1μM、5μM、10μM、20μM),分别于处理后的24h、48h、72h、96h进行细胞增殖试验;4、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TNF-α作用后滑膜细胞的FAK m RNA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作用后p53 m 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G-132作用后滑膜细胞的p53 m RNA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浓度为5μM时p53 m RNA水平最高;MG-132作用后FAK m 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的MG-132作用后,FLS的增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粘着斑激酶在体外经TNF-α作用后其m RNA水平增高,经MG-132作用后其m RNA水平略有降低,粘着斑激酶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2、p53在体外经MG-132作用后其m RNA水平增高,p53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速海南的人口流动,实现销售模式的多元化.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优胜劣
戊型肝炎(Hepatitis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饮用水源被污染导致暴发流行,散发病例呈全球性分布。自从学者Meng第
目的:比较外侧支持带成型与外侧支持带松解分别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实验分别共选取2012-2015年于我院就诊的59名髌骨脱位的患者做实验对象。将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