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岛旅游化,是海岛城市化和海岛景区化的融合,指由于海岛旅游的发展带动海岛出现大量酒店、商业区、家庭旅馆等旅游化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海岛建筑形态、旅游土地功能、自然生态环境、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推动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是海岛旅游业升级的全面体现。随着海岛旅游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海岛旅游化基础上的海岛地区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供给能力、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拉动国家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海岛旅游化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与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的概念不同,海岛旅游化是以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海岛规划理论为基础,并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对海岛旅游化加以探讨。本文中提出的海岛旅游化是指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背景下,海岛旅游空间不断扩展、旅游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不断融合,逐渐影响区域经济和当地居民生活的过程。海岛旅游化的实现可以推进海岛地区的旅游基础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在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方面,海岛旅游化也将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研究以2002年、2006年、2009年、2012年的分辨率为2.5m的SPOT5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为数据基础,以大连长海县为例,分析长海海岛旅游化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岛在旅游地演化过程中表现为旅游地景观旅游化阶段(2002-2009年)和旅游地后台旅游化阶段(2009-2012年)。(2)在旅游土地利用的时空扩展尺度上,呈现出时间扩展和空间扩展并存的格局。在旅游土地利用的扩展强度上,2002-2009年为快速扩展时期,2009-2012年为稳定扩展时期,旅游土地的空间扩展也由水平方向转变为垂直空间扩展,以旅游接待设施的改造为主,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大幅增加。在旅游土地利用的功能变化上,海岛土地的功能逐渐从单一的农用、居住、行政功能向综合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住宿及其附属功能的多元化功能转变。(3)在机理研究上,以旅游资源为原生动力,旅游交通、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为内生驱动,政府政策的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客源市场等为外部驱动成为海岛旅游化的主要动力。在深入研究长海县旅游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海岛旅游化的对策和建议,来更好的推进长海县乃至中国海岛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