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将"粉丝效应"带进了电影产业,由此"粉丝电影"进入人们的视线。2013年郭敬明跨界进军导演行列,《小时代》系列电影成为粉丝效应的大赢家,电影票房超18亿。同为作家的韩寒2014年执导《后会无期》斩获近6.3亿票房,2015年新晋跨界导演董成鹏凭借处女作《煎饼侠》一举拿下11亿多的票房成绩。据统计,仅2015年跨界拍摄电影有何炅、大鹏、苏有朋、陈建斌等十多人,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跨界导演群,成为了国产电影的新生力量,他们给我国电影文化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几年前"粉丝"还是一个需要解释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今"粉丝"的价值已经体现在消费领域的方方面面。在电影行业,粉丝正成为社会化营销备受关注的消费群体,而对于"粉丝电影"而言,微博平台可谓是其进行营销传播的最佳阵地。微博无论其社交属性还是媒体属性都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主要因为微博在提高客户体验的同时,扩大了与娱乐圈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明星效应的时时动态吸引更多的客户。本文选取了 2013年至2015年票房前十名的"粉丝电影"作为研究样本,分别是《港冏》《煎饼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小时代3:刺金时代》《小时代》《左耳》《小时代4:灵魂尽头》《栀子花开》,试图更全面地去分析探讨其自身特征和独特价值,归纳总结出"粉丝电影"的共性、特征及崛起的原因,以及"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策略和特征,并着重探讨粉丝受众的接受心理机制和情感认知模式。为了更科学化地探讨微博营销的实证效果,笔者从物料、网络评分、微话题和明星粉丝数四个方面着手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和显著性检验,得出了一些"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效果。归根结底,微博营销对于任何一部电影而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粉丝电影"在微博营销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都形成了一套生产流程,但其传播效果却参差不齐,"休眠效果"表现明显,说明影片质量是核心,制作水准是关键,营销策略是手段。微博营销中要保障"粉丝电影"的文化内涵与娱乐形象高度匹配,不仅需要深度剖析粉丝受众特征,找准营销痛点,力求每一步都做到精准到位,还需要不断地改善口碑,逃离"烂片"漩涡,进行转型升级,建设一条垂直立体的微博营销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