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静态的债权是连接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纽带,而动态的债权流转则是将其内在的财产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发挥其“物尽其用”的效益原则。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由于不需要现实占有就能实现融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应收账款以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以达到资金利用最大化。应收账款的充分利用和蓬勃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应收账款融资在法律体系上的表现则为金钱债权的流转。但目前法律体系的模糊与空白不仅降低司法效率,也阻碍应收账款的融资效益,尤其是以应收账款作为标的进行的各类融资手段会产生复杂的权利冲突,此类权利冲突的优先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态的债权是连接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纽带,而动态的债权流转则是将其内在的财产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发挥其“物尽其用”的效益原则。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由于不需要现实占有就能实现融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应收账款以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以达到资金利用最大化。应收账款的充分利用和蓬勃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应收账款融资在法律体系上的表现则为金钱债权的流转。但目前法律体系的模糊与空白不仅降低司法效率,也阻碍应收账款的融资效益,尤其是以应收账款作为标的进行的各类融资手段会产生复杂的权利冲突,此类权利冲突的优先受偿规则亟需在法律体系上得以明晰。
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背景以及构建应收账款融资清偿顺序法律优先体系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第二章论述了应收账款融资的理论基础,界定应收账款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应收账款的适格客体中尤其是未来应收账款融资的合理性,同时从比较法的视野下探讨域外对于未来应收账款立法态度的改变,论证出适合中国的立法选择,同时对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作出类型化分析。第三章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应收账款融资中典型权利冲突的成因及表现,该部分旨在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后文的解决路径奠定基础。第四章从中国的应收账款融资权利冲突的现状出发与国外的立法状态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包括英美法系和国际贸易中针对应收账款融资的相关问题的立法例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中国的立法选择。第五章针对中国目前应收账款融资中冲突问题的困境,在中国《民法典》颁布的时代视野下,对中国应收账款融资的立法构建提出建议。
应收账款融资产生的诸多财产功能和价值还必须具有合法和和适当的法律规则加以承载,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率。中国最新通过的《民法典》合同编新增设保理合同章的规定,试图解决应收账款多重转让中的权利冲突,但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权利冲突涵盖了债权让与、债权质押、动产担保物权等相关制度的顺位规则冲突。而《民法典》围绕上述权利冲突问题并未作出回应。本文将结合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运行实践,在《民法典》颁布的视野下,试图构建明确清晰的顺位规则,矫正错综复杂的权利冲突病态。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师资匮乏、公办学校生源流失和教育“倒退”现象的出现。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1 1 农村义务教育及经费保障机制发展历程 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80年,
【摘要】中国区域旅游文化以创新的模式,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了区域以往固守的旅游经济态势,带动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当地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旅游文化节的经济效应如何发挥得更好,成为旅游经济领域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旅游文化 经济效应 实践潜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1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各经济体系遭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得以验证的,但现在多数高校的考试考核形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预期目的。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探究新的考试考核方法,通过开闭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真正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
因黑洞图片著作权权属问题,视觉中国被推上风口浪尖,随之视觉中国式的图片著作权维权模式引发公众思考。司法实践中,这类主体往往以水印和权利声明主张自己享有图片著作权,而被告通常也难以提供相反证据,在此情形下以维权方式谋求商业利益的企业滋生。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权利声明、水印,亦或是《作品登记证书》,在证明力和证明程度上,都存在不完备性。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仍要求被告达到足以推翻原告初步证据的证明责任,反之即以原告举证的初步证据认定图片著作权权利归属,这一做法似乎已经不适应当前环境。在认定著作权归属时,是否能
【摘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断地为企业创造了新增价值,具有资本属性的人力资本应该同物质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本文在对现行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模式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确定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并构建以EVA为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 经济增加值 收
【摘要】双因素理论是薪酬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通过分析薪酬结构中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对员工所产生的不同激励深度与效果,为员工的薪酬结构设计、薪酬调整方案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许多优秀企业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灵活的整体薪酬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在认可员工的贡献、保持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发展等工作体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从而使这些企业能够保持自己对优秀人才的强大吸引
近年来,被称为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互联网科技革命带给各行各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国家战略层面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等方面的支持,互联网经济尤其是被称之为分享经济的商业新经济模式取得迅速的发展。伴随平台产生的还有一批数量日益增长的“网约工”群体。但平台经济以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削弱了现有劳动法对“网约工”群体的保护。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案件也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指引,成为了司法自主先行探索的领域。本文结合中国平台经济下网约工的发展和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类似雇员”的三分法,搭建劳动关系
自2013年起,“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论战使“社科法学”正式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经过几年的发展,“社科法学”已经和“法教义学”一道成为我国一些法学者所涉足的研究领域和法界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社科法学不同于传统法教义学的法学思维模式,为主要以规范思维的法学研究注入了一汪活水,其多元开放的思维对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司法实践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研究范式,“社科法学”自被
“良法+善治”是近现代民主国家关于法治的普遍共识,对立法进行监督能够有效提高和保障立法的合宪性、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是良法得以产生的有效保障,对实现法治具有肃本清源之效。纯粹立法学意义上的立法监督是指依法有立法监督权的主体,依据法定权限、运用一定方式,对立法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两方面的监督。对立法权进行监督是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的应有之义,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中的人民主权理论、权力制约理论、以及代议制理论分别为立法监督提供了必要性、可行性与内因性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中的立法监督思想则为我国立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但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早已由之前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心态,逐渐发展为掠夺自然、侵犯自然。当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从环境中拿取生活发展的必须,而是不断牺牲环境利益来追求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后果必然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近百年来,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高发状态,各国从上世纪就开始运用刑法手段来抑制环境问题的发生,环境刑法已然成为重要的调控手段,但中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抑制已经出现后劲不足的端倪。文章从环境犯罪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内环境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