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菌株多尺度HCV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干扰HCV生命周期的不同步骤,所以可以治疗HCV并且具有更高的治愈率.然而,耐药变异体的出现一直是此类治疗选择的主要障碍.为了准确量化这些DAAs治疗的抗病毒效果以及优化药物组合,本学位论文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提出双菌株感染模式和年龄结构的多尺度HCV模型来描述与作用机制相对应的细胞内病毒复制过程(包括细胞内病毒RNA的产生、在血浆中的组装/分泌等),并研究在DAAs治疗下的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行为,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HCV感染的背景及理论意义、HCV模型的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预备知识.第二章,根据HCV感染机制,建立了包括细胞内病毒RNA复制和细胞外病毒感染的双菌株多尺度年龄结构模型.首先,证明了解的存在性、正性和有界性,计算了模型三种稳态(无感染稳态,边界稳态和共存稳态)存在满足的条件及其稳定性.其次,假设两种感染细胞(敏感和耐药感染细胞)在治疗期间仍处于稳定分布状态,得到治疗期间两种病毒株(敏感和耐药病毒株)载量下降的近似解,并模拟出长期近似与模型的解预测吻合较好.最后,利用长期近似解的显示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说明DAAs的不同抗病毒作用对治疗期间两种病毒载量变化的影响,以便研究HCV感染动态与在DAAs治疗下的动态影响.第三章,将第二章提出的双菌株年龄结构模型转换为等价的多尺度ODE模型,研究了ODE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首先,证明了转化后ODE模型解的正性和有界性,给出了两种病毒株的基本再生数,并发现转换后ODE模型稳态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完全取决于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其次,描述了敏感和耐药病毒株在治疗期间的竞争动力学.最后,研究了治疗期间后向突变对敏感和耐药病毒株的动力学影响,为探索DAAs治疗期间突变异体耐药性的演变提供了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要的教育教学构成要素。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关乎课程实施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目前,教科书的研究者多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与使用者,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科书的编制、出版与发行等,而关于教师教科书使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研究的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师教科书的使用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座谈访谈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
1991年9月~1993年3月我们在门诊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37~64岁,平均46.2岁。病程14天~12年,平均2.4年。均符合1981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血清尿酸全部高于正常。X线拍片检查,3例有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缺损,1例有肾结石阴影。10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有关节红肿热痛。侵犯第一跖趾关节6例,
期刊
生态话语分析主要是基于分析者特定的生态哲学观,以功能导向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使用对人类、其他有机体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目前生态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批评的视角来揭示各类话语中隐藏的与生态不和谐的理念,而对揭示语篇中的话语如何传达出与生态和谐的理念鲜少涉及。此外,国内外对《寂静的春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态度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桥梁。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化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缺少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化学知识认知方式,难以形成化学观念。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核心,学生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以逐步形成诸如元素观、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生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史记》一书记载了大量的预言。司马迁在写实的历史著作中写入大量神秘怪异的预言事件,有人批驳,有人颂赞。无论哪种评价,其着眼点盖均是从时代环境的现实意义和政治立场出发,而仅就文学上的意义,或者从文学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的研究则鲜有涉及。不可否认,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其也应是一部独步千古的文学之书。史文书写互相交织,也为《史记》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延伸空间和阐释余地。第一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对“一般”和“通常”两个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的共性及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它们各自的演变过程以及词类归属做了分析,文章共分为四章,具体的章节安排和主体观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的对象、选题理由和价值、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考察与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一般”“通常”的词汇化历程,其中“一般”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朝鲜民众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其语言的呈现形式为会话体,主要记述当时的两朝商人到中国买卖货物、食宿、见闻等的过程。元、明、清三代的汉语研究者分别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逐渐形成了能充分反映元、明、清时汉语口语实际的语料:元末的《古本老乞大》、明初的《老乞大谚解》,清中期的《老乞大新释》和《重刊老乞大》。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与《老乞大》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界对《老乞大》的研
1918年1月23日,美国纽约市一个女孩诞生了。有谁会想到,70年后,1988年10月10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向全世界宣布:将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于这个已是著名有机药物化学家的优秀女科学家,格特鲁德·贝利·伊莱昂(Gertooude Belle Elion),以表彰她在研制治疗癌症、痛风、疟疾或病毒性疾病药物方面的成就。评委会在获奖评语中指出了她所从事的研究与众不同:多年来新药的研制都是
期刊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文学生命力十分旺盛的女作家,“五四”的惊雷把她震上文坛后,她便执着地守在文学的园地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学界常常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五四”和新时期这两个时期,但是介于这两个时期之间,具有重要转折作用的“十七年”时期并不应该被忽视。“十七年”时期冰心的文学活动是丰富多样的,这与此时期她的统战对象身份、家庭身份、作家身份等多重身份密切有关。以身份问题作为冰心“十七年”
近年来,一些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和心肌疾病等)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某些生物活性分子在人体中的含量往往很低,这就使得定量检测某些微量生物活性分子变得很困难。因此,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一直是分析化学追求的目标。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电化学发光(ele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