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x1988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区域野外露头、钻测井及各项分析测试等地质资料,从地层和沉积、储层展布、烃源条件、储盖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素等方面对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厚度大,分布广;灯一段为含泥含膏贫藻泥粉晶-细晶云岩,厚50~150m,从东北向西南增厚;灯二段为葡萄花边藻云岩,纵向上发育多个韵律,厚500~700m;灯三段为一套泥页岩夹白云岩厚度仅30~100m;灯四段为粉细晶云岩夹藻云岩,厚200~300m,研究区内较稳定,向北,向东,向南减薄;灯影组岩性组合及平面变化与厚度分布说明为潮间沉积,非标准的台地沉积,向西至川中逐渐过渡为潮上,向东过渡为潮下;陆棚沉积的陡山沱组、灯三段与筇竹寺组三套泥质烃源岩发育,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和生烃强度;烃源岩加里东末期(志留纪)成熟—海西期主生油—印支期主生气并达到过成熟(二叠纪热异常后)阶段;灯二段为受潮间藻云坪沉积控制的葡萄花边藻云岩储层、灯四段为受桐湾运动二幕和相带控制的风化壳岩溶与颗粒滩型储层;沉积于陆棚环境的筇竹寺组区域性泥页岩盖层广泛分布,灯三段为局部的泥岩盖层;构造圈闭数目多,面积大,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在对震旦系含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藏过程及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指出震旦系存在两种成藏模式:第一类为加里东-海西期形成的地垒,印支期发生反转被不同程度破坏的早期气藏模式;第二类为印支-燕山-喜山期形成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的早期气藏调整成藏或后期充注成藏模式。研究区有三类重点勘探目标:I类为古隆起轴部早期形成、后期残留的低幅度背斜,是有利目标;II类为早期背斜中的气藏晚期破坏调整进入后期形成的断背斜,属于较有利的目标;III类为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晚期圈闭,有效性较差。近邻川中的泸州—开江古隆起,为油气运移和调整的长期指向区,且生储盖条件优异,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随机切换脉冲系统的稳定性,第一部分研究了带有随机稳定和随机不稳定子系统的随机切换脉冲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第二部分研究了非线性随机切换脉冲系统
动作预测任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智能视频监控、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动作识别方法在动作执行完毕以后再进行分类不同,动作预测以仅包含动作开始部分的不完整视频为输入,希望能够在动作早期准确推测出动作的类别。随着动作的进行,视频会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特点,因此,动作预测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获取待预测视频的动作进展状态信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深度森林
玉米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经水解可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Soluble dietary fibre-pectin,SDF-P),它可促进动物和人的胃肠运动。本研究试图建立玉米芯SDF-P理想的制备条件
克深构造带是库车前陆盆地的一个重要油气富集带,勘探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克深构造带的成藏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克深构造带烃源岩位于三叠系和侏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带有逻辑选择的脉冲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以及带有逻辑选择的脉冲随机微分方程的随机稳定性和均方指数稳定性,第二部分研究了
克深2气田自2008年发现至今,已进入早期开发阶段。但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特殊性,其气水分布关系复杂,不仅影响油田生产成本,还困扰勘探开发决策者的思路。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被大量消耗,随之而来造成了污染物大量排放。特别是SO2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酸雨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国家颁布了新的《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
尼古丁(烟碱)是烟草植物合成的主要生物碱,广泛存在于烟草制品中。由于尼古丁的杂环化合物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穿过生物膜和血脑屏障,对人类有较大的毒害作用。同时
文献综述共2篇,由《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和《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中医治疗进展》两篇组成。第一篇综述介绍了紫杉醇所致 CIPN(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IPN的诊断与评估标准、治疗进展。目前西医治疗CIPN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结合CIPN可能发病机制对因治疗。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循环性碳资源,而且具有无毒无害,存量丰富,廉价易得等众多优点,所以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利用工作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