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以有腹泻症状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健脾止泻方干预治疗研究,观察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包括临床和体外研究两部分。实验1临床部分:纳入艾滋病腹泻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别,即蒙脱石散对照组和健脾止泻方治疗组,共治疗2个疗程,每2周为一个疗程,每周进行一次随访,记录病人的症状信息,对治疗前后腹泻相关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进行观察,同时留取治疗前后外周血,进行IL-17、IL-23细胞因子检测,评价健脾止泻方对外周血IL-17、IL-23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实验2体外研究部分:联合细胞培养技术和Transwell技术建立肠道黏膜体外屏障模型,利用IFN-γ刺激此模型模拟体内HIV损伤肠粘膜的病理过程,观察健脾止泻方干预后,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的改变,探讨健脾止泻方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外研究阐明细胞因子IL-17、IL-23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初步揭示健脾止泻方保护肠粘膜屏障、治疗艾滋病腹泻的机制。 结果: 研究一(健脾止泻方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共纳入艾滋病腹泻患者6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实际完成试验56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3.3%,治疗组外周血IL-17、IL-23经治疗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而对照组经治疗IL-17呈下降趋势、IL-23呈上升趋势,IL-17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L-23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采用协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二(健脾止泻方的体外研究试验):跨细胞膜电阻抗(TEER)测量结果显示,健脾止泻方含药血清能抑制IFN-γ引起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TEER降低;荧光素钠透膜实验结果显示,健脾止泻方含药血清能降低肠粘膜屏障损伤引起的荧光素钠的透过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FN-γ使Caco-2细胞膜上的ZO-1蛋白的分布发布发生变化,并能引起Caco-2细胞单层ZO-1表达下降,而健脾止泻方含药血清能提高肠粘膜屏障损伤模型ZO-1蛋白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健脾止泻方能抑制IFN-γ引起的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增加,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这说明健脾止泻方对IFN-γ引起的肠粘膜屏障体外模型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维持肠粘膜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结论: 研究一(健脾止泻方的临床疗效观察): 1.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腹泻疗效优于蒙脱石散,可明显减少腹泻患者大便次数。 2.健脾止泻方对艾滋病腹泻患者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提升外周血IL-17及IL-23水平,促进claudin蛋白的表达,影响黏膜紧密连接的形成等实现的。 健脾止泻方可减轻患者肠道局部的免疫炎症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临床症状。研究二(健脾止泻方的体外研究试验):健脾止泻方能抑制IFN-γ引起的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增加,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这说明健脾止泻方对IFN-γ引起的肠粘膜屏障体外模型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维持肠粘膜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