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中“主体性偏失”及矫治探求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问题既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又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教育界不但对主体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在实践中也逐步施行主体性教育。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应该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既然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通过主体教育来进行的,那么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发挥学生主体性。然而在德育中教育者却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把握好,存在着主体性偏失的问题。主体性偏失导致德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德育中主体性偏失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主体性偏失在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中的表现到偏失的后果影响,深刻地分析原因,力求找到中小学德育中主体性偏失的矫治策略,以期使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地得到发挥,真正提高德育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界定了本文的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包括主体、主体性、偏失、主体性偏失、学生自我主体性偏失,界定这些概念可以为下文介绍主体性偏失的表现,分析它的后果、原因,提出矫治策略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主体性偏失在德育中的表现。德育中主体性偏失的表现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德育目标中的偏失,二是在德育过程中的偏失。第三部分:分析了德育中主体性偏失的成因和后果。在这一部分里后果主要从三方面阐述: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没有深层次地解决道德教育问题、使教育自身陷入了困境。而主体性偏失的成因主要有:陈旧的教育观、对陈旧教育观的矫枉过正、教育对象自身对主体性认识的误区,盲目自我崇拜等等。第四部分:对矫治德育中主体性偏失进行了策略性的分析和探讨,这是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基于德育中主体性偏失的表现,以及它所带来的后果影响和原因分析,提出五点矫治策略:正确认识主体性,避免两个极端、不可忽视对主体性问题的价值关注、注重引导学生恰当地体现主体性、注意把握学生主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并提出了实践的一般策略。
其他文献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立电杆在线路工程中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如何在山区机械设备不能到达的地方,做到人工安全顺利地完成12m及以下电杆组立工作呢?笔者现结合实际谈点经验和体会。
对比例数据、计数数据的广义线性模型建模中常存在过离散现象,文章通过理论证明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类内样本数据的正相关性和非齐次性,根源在于建模过程中的聚类
<正>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1)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当代,从整体上看,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在不断下降。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
会议
背景: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占第四位,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和第
以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为研究对象,从农产品供给、社会经济、冷链发展、人文、物流需求规模五个角度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遗传算法(GA)的全局搜寻能力,构造了预测农产品冷链物
目的深入了解"二孩"政策下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为针对性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
在聚丙烯(PP)中加入抗老化母粒SMF1807后,采用人工气候老化仪研究PP纤维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抗老化母粒SMF1807能显著提高PP的抗老化效果,使PP纤维满足户外使用的基本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求数据权利体系的界定在隐私保护与数据开发之间进行权衡。数据权利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数据形成的多主体性、数据个体对数据权需求的多样性、数据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A1,HMGA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