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患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3次不同日诊室测量的体循环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在过去十几年里,很少有新的降压药物问世。因此,研发新型降压药物十分必要。丹皮酚是从中药牡丹皮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降压活性较弱,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已设计合成的19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进行体外舒血管活性筛选,获得目标化合物,采用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降压活性,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探讨其降压机制,以期为新型降压药物研发提供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目的:
1.新型丹皮酚衍生物的体外舒血管活性筛选。
2.新型丹皮酚衍生物PD-C302的体内降压活性评价。
3.PD-C302的降压作用机制探讨。
方法:
1.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Myograph)构建体外降压药物筛选平台,通过检测前期已设计合成的19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10-4 M)对KCl(60 mM)或苯肾上腺素(PE,10μM)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筛选具有良好舒血管活性的目标化合物。
2.采用两种高血压模型包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模型与AngII皮下埋泵ApoE-/-小鼠高血压模型,评价PD-C302的体内降压活性。
3.采用Myograph,通过检测PD-C302对KCl或PE预收缩的完整内皮或去内皮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活性,探讨内皮的作用。通过检测各种内皮依赖或非依赖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D-C302诱导血管舒张的干涉作用,探讨PD-C302的降压作用机制。
结果:
1.除化合物241表现为收缩活性外,其余18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均具有舒血管活性。其中,Emax>50%者4个,223、242、247与PD-C302,Emax>80%者1个,PD-C302(Emax,KCl,84.4±5.5%,PE,94.5±1.9%),作为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内降压活性评价。
2.与模型组相比,PD-C302(2 mg/kg)与(10 mg/kg),均可显著降低SHRs的SBP(2mg/kg,163±9mmHgvs182±7mmHg;10mg/kg,145±8mmHgvs182±7mmHg,*P<0.05,**P<0.01vsSHRs,n=10)。同样,对DBP表现出相似的降低趋势。PD-C302降压活性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结果发现,PD-C302(150 mg/kg)可显著降低AngⅡ皮下埋泵ApoE-/-高血压模型小鼠的SBP(152±0.7mmHgvs175±1.3mmHg,***P<0.001vsModel,n=10)。同样,对DBP表现出相似的降低趋势。PD-C302降压活性与缬沙坦相似。以上结果表明,PD-C302具有优良降压作用,其降压活性显著优于临床一线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与缬沙坦相当。
3.舒血管活性是PD-C302良好降压活性的主要原因,其舒血管活性在完整内皮与去内皮血管环中有较小差异,说明其舒血管活性具有部分内皮依赖性且内皮发挥作用有限。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100μM)与Indo(环氧酶抑制剂,5μM)可部分抑制PD-C302诱导的血管舒张,ODQ(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0μM)没有影响,说明内皮依赖的NO与前列腺素信号通路对其血管舒张作用影响有限。4种K+通道抑制剂均对PD-C302诱导血管舒张具有显著抑制活性(4-AP,100μM,Emax,7.33±1.09%;BaCl2,10μM,Emax,48.76±8.9%;Gli,10μM,Emax,33.9±4.76%;TEA,1mM,Emax,23.71±1.02%,P<0.01vsControl,PD-C302,Emax,90.44±2.06%,n=8),说明内皮非依赖信号通路,开放多种K+通道在其血管舒张中发挥主导作用。
结论:
本研究从19种新型丹皮酚衍生物中筛选获得具有良好体外血管舒张活性的目标化合物PD-C302,可显著减低SHRs和AngⅡ皮下埋泵ApoE-/-高血压模型小鼠的SBP和DBP,其降压活性优于临床一线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与缬沙坦相当。舒血管活性是PD-C302良好降压作用的主要原因,非内皮依赖信号通路,开放多种K+通道,即平滑肌介导的血管舒张,在其血管舒张中起主导作用。PD-C302可通过开放多种K+通道,抑制Ca2+通道,舒张血管,发挥降压作用。PD-C302具有优良的体内降压活性与清晰的分子作用机制,可为新型降压药物研发提供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患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3次不同日诊室测量的体循环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在过去十几年里,很少有新的降压药物问世。因此,研发新型降压药物十分必要。丹皮酚是从中药牡丹皮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降压活性较弱,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已设计合成的19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进行体外舒血管活性筛选,获得目标化合物,采用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降压活性,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探讨其降压机制,以期为新型降压药物研发提供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目的:
1.新型丹皮酚衍生物的体外舒血管活性筛选。
2.新型丹皮酚衍生物PD-C302的体内降压活性评价。
3.PD-C302的降压作用机制探讨。
方法:
1.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Myograph)构建体外降压药物筛选平台,通过检测前期已设计合成的19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10-4 M)对KCl(60 mM)或苯肾上腺素(PE,10μM)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筛选具有良好舒血管活性的目标化合物。
2.采用两种高血压模型包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模型与AngII皮下埋泵ApoE-/-小鼠高血压模型,评价PD-C302的体内降压活性。
3.采用Myograph,通过检测PD-C302对KCl或PE预收缩的完整内皮或去内皮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活性,探讨内皮的作用。通过检测各种内皮依赖或非依赖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D-C302诱导血管舒张的干涉作用,探讨PD-C302的降压作用机制。
结果:
1.除化合物241表现为收缩活性外,其余18个新型丹皮酚衍生物均具有舒血管活性。其中,Emax>50%者4个,223、242、247与PD-C302,Emax>80%者1个,PD-C302(Emax,KCl,84.4±5.5%,PE,94.5±1.9%),作为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内降压活性评价。
2.与模型组相比,PD-C302(2 mg/kg)与(10 mg/kg),均可显著降低SHRs的SBP(2mg/kg,163±9mmHgvs182±7mmHg;10mg/kg,145±8mmHgvs182±7mmHg,*P<0.05,**P<0.01vsSHRs,n=10)。同样,对DBP表现出相似的降低趋势。PD-C302降压活性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结果发现,PD-C302(150 mg/kg)可显著降低AngⅡ皮下埋泵ApoE-/-高血压模型小鼠的SBP(152±0.7mmHgvs175±1.3mmHg,***P<0.001vsModel,n=10)。同样,对DBP表现出相似的降低趋势。PD-C302降压活性与缬沙坦相似。以上结果表明,PD-C302具有优良降压作用,其降压活性显著优于临床一线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与缬沙坦相当。
3.舒血管活性是PD-C302良好降压活性的主要原因,其舒血管活性在完整内皮与去内皮血管环中有较小差异,说明其舒血管活性具有部分内皮依赖性且内皮发挥作用有限。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100μM)与Indo(环氧酶抑制剂,5μM)可部分抑制PD-C302诱导的血管舒张,ODQ(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0μM)没有影响,说明内皮依赖的NO与前列腺素信号通路对其血管舒张作用影响有限。4种K+通道抑制剂均对PD-C302诱导血管舒张具有显著抑制活性(4-AP,100μM,Emax,7.33±1.09%;BaCl2,10μM,Emax,48.76±8.9%;Gli,10μM,Emax,33.9±4.76%;TEA,1mM,Emax,23.71±1.02%,P<0.01vsControl,PD-C302,Emax,90.44±2.06%,n=8),说明内皮非依赖信号通路,开放多种K+通道在其血管舒张中发挥主导作用。
结论:
本研究从19种新型丹皮酚衍生物中筛选获得具有良好体外血管舒张活性的目标化合物PD-C302,可显著减低SHRs和AngⅡ皮下埋泵ApoE-/-高血压模型小鼠的SBP和DBP,其降压活性优于临床一线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与缬沙坦相当。舒血管活性是PD-C302良好降压作用的主要原因,非内皮依赖信号通路,开放多种K+通道,即平滑肌介导的血管舒张,在其血管舒张中起主导作用。PD-C302可通过开放多种K+通道,抑制Ca2+通道,舒张血管,发挥降压作用。PD-C302具有优良的体内降压活性与清晰的分子作用机制,可为新型降压药物研发提供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