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但是大部分增长是由进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同处于“三驾马车”地位之一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2年消费对我国GDP的拉动仅为4.2%,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另外,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69%)、日本(61%)、韩国(54%)等的消费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更低于印度(60%)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期消费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社会转轨相互交织着,并且已经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去解释消费低迷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发展消费理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领域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国际性课题,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提高学术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践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消费特点,进一步激活我国“银发市场”,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为我国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在阐述了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低迷的严峻状况后,进一步论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下居民消费的特点,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以居民消费率为因变量,老年抚养比为关注变量,人均收入、GDP增长率为基本变量,实际利率为潜在变量,利用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影响,得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居民消费率结论。另一方面,将消费品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划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八大类,将八类消费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作为参考序列,将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作为被参考序列,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微观结构影响,得出人口老龄化对文教娱乐、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较大。最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