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律性管理,属于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要求个体自我定位,确定目标,并且在活动中主动掌握自身的心理与行为,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为,以使所定目标得以实现.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能反映一个人智力成熟和发展的好坏,但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并非由智力决定,而与学习意识、习惯和技能训练有更直接的关系,这就使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的可能.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因此,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具体的学习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以自我监控理论为指导,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培养要求;其次,提出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技能和心理辅导三方面来培养,并结合教学流程提出具体培养策略;再次,用策略指导实践,采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最后,通过对学生实验前后数学考试成绩结果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及时反思和合理调整,并探究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1)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为前提,提高学习技能训练是主要方式,学习心理辅导是保障.(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加强自我监控训练,提高学习意志等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有效途径.(3)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如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4)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水平.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按照“有形—无形—养成习惯”的原则,由“外控”到“内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其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如果这种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可以迁移到其他的科目学习,真正的有力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