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d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茶叶因其保健功效备受人们喜爱。儿茶素是茶叶中功能活性成分之一,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生物活性较高的一类物质,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然而由于EGCG自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影响了其进一步的生产应用。而麦谷蛋白是一组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蛋白质,并且是自然界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之一,与多酚类物质有很强的亲和力,能提高其稳定性。为了提高EGCG的稳定性并将其应用于乳液中,本研究以谷朊粉为材料,通过Osboren法分离纯化得到麦谷蛋白,采用自组装法制备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以其为研究对象,比较蛋白浓度、蛋白溶液p H和EGCG/蛋白质量比这些因素对其平均直径、结合率和保留率的影响,并通过差式热量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内源荧光光谱、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等技术对该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探究其在不同条件条件下的抗氧化稳定性,最后以该纳米复合物作为稳定剂,应用于乳液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蛋白浓度、p H和质量比对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平均直径、结合率和贮藏稳定性为指标,确定EGCG与麦谷蛋白形成纳米复合物的最优工艺。当麦谷蛋白浓度为2.0mg/m L,蛋白溶液p H为2.0,EGCG/麦谷蛋白质量比为1:5时,制得的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结合率达90.1%,平均直径为110.1 nm,在0~7天内EGCG保留率为78%,较稳定。(2)EGCG的加入改变了麦谷蛋白的二级结构,并于麦谷蛋白通过氢键结合。DSC结果说明纳米化后麦谷蛋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内源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GCG对麦谷蛋白有荧光猝灭效应,EGCG与麦谷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发生了某种相互作用且生成了EGCG蛋白复合物,同时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表明,EGCG结构中的酚羟基与蛋白主链的肽基-NH-CO-,侧链上的羟基以氢键作用多点结合,EGCG的加入,对麦谷蛋白二级结构影响显著,使得麦谷蛋白的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使得蛋白结构变得更加松散展开。(3)纳米化EGCG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EGCG免受光照、p H和温度的影响,提高其抗氧化稳定性,而且EGCG/麦谷蛋白质量比越大,EGCG-麦谷蛋白纳米复合物化学抗氧化能力下降越快,通过模拟小肠液和血液里的p H环境(p H=7.4),发现纳米化后的EGCG在p H 7.4的条件下,对EGCG的保护作用显著高于未纳米化的EGCG,能有效够减弱EGCG的氧化速度,提高其碱性稳定性。(4)浓度、油水比和盐离子浓度对该纳米复合物稳定乳液有显著影响。增大浓度有利于降低乳液平均直径,增大乳液Zeta电位,减轻乳析程度,但同时其絮凝程度也会增加,而油水比越高,乳液平均直径越大,Zeta电位越高,乳析程度越轻,但絮凝程度也呈增大趋势,而Na Cl对乳液稳定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飞机座椅后袋里只有杂志帮乘客打发无聊的机上时光,与地面纷繁的信息化社会相比,高空机舱是与世隔绝的信息荒岛。
随着当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自动化焊接在工业界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觉传感技术在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焊接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焊前的焊件初始焊位导引及焊缝边缘特征识别、焊中的实时焊缝轨迹纠偏、熔池监控等方面。目前,大部分焊接机器人仍然是“示教-再现”型的,在开始进行焊接任务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准确地示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对复杂焊缝,其编程效率低下,适应性较差。在焊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持续进步之际,近几年,政府部门在其政务服务所使用的服务模式层面也在持续改善与优化。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迅速推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