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函数”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落实到数学教育教学中,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四基”,发展学生“四能”.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合理的学习之上,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为中心”正是基于此提出的一个理念.然而,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重教而轻学、教为中心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这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以“学为中心”视角审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上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关于“学为中心”、数学教学设计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所进行的梳理与分析,对“学为中心”进行了概念界定,构筑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以“学为中心”为视角编制了调查问卷,就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现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再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存在的不足.接着,基于“学为中心”教育理念以及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现状,提出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三个原则:激发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并构建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确定教材分析内容,确定学情分析内容,确定学习准备提纲,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小结方式,确定学习评价方式,确定学习延展内容.依据原则与流程,以“函数”教学内容为依托,呈现完整教学设计案例.然后,为了“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依据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实施的三个原则:动态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即时性原则,并构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流程:交流预习体验,调整学习目标,新知探究生成,辨析应用巩固,总结内化评价,反思延展提升.最后,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进一步说明,“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同时也为“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借鉴.
其他文献
三角函数公式种类多样、变化类型繁多,对应的题型更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本研究以变式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如何依据变式理论以及习题编制理论,研究制定出符合三角函数各类题型的一般化变式方法”,具体研究下列三个问题:(1)三角函数变式教学现状分析;(2)好的三角函数问题的标准与例题的选择方法;(3)编制三角函数变式题组的方法.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
关于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研究历来都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众所周知,初高中不论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活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几何是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学习几何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及发展个人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以发挥几何的教育功能就显得更具研究价值,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学位论文以初高中几何为研究对象,立
数学运算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圆锥曲线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良好载体.高中生对圆锥曲线综合题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的综合题,本研究以高三第一轮复习为例,探讨圆锥曲线解题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圆锥曲线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调查高中圆锥曲线解题教学现状;(2)对全国I卷圆锥曲线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
2017年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过程性评价不容忽视。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层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可以为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提供一个通用的模板,所以教师可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圆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由于圆知识的特殊性,多数教师不重视圆的教学,给学生深层理解和问题解决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基于SOL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教育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日益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当今,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恰逢其时。本文研究STEM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三种研究方
数学竞赛是发现、选拔和培养数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平面几何一直是数学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的解题过程进行系统地研究是丰富数学竞赛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对数学解题的模式识别理论已有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国内外数学竞赛中的平面几何试题,根据模式识别理论对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的解题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数学学科是一个结构严密、逻辑完整的整体,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这个整体的过程,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随着学生认知发展而逐渐加深和扩展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在教学时要抓住整个知识的主线,把握每个阶段知识的特点,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更有效的纵向迁移.在中学数学中,函数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函数的相关教学显得格外的重要.为了促进初中学生能在
中学生学习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学习者来说,单纯从其学习成绩已经不足以评判其学习效率的高低.本文从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通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一方面通过量化的形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另一方面,从新高考“3+1+2”模式入手,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各高考科目的相关性及其原因,意在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考试科目组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丰富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的质量,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这意味着,数学作业的质量、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必须成为教师直面的问题.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作业中“重复训练”、“形式单一”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影响着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降低了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基于这样的理解,并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负荷对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产生的可能影响,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作为理论指导
农业产业化是从整体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就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基础上,分析国内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历程及其引入风险投资的意义,结合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的典型案例,总结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针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面临的障碍